首页 > 深圳库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提升小康水平促进全面发展

2002-11-18 00:00:00 来源:深圳特区报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报告中,江泽民同志一方面高度评价过去20多年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又提出:我国现有的小康水平仍然较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在本世纪的上半叶建设更高水平、更加全面的小康社会,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进入新世纪后全党的一个行动纲领,也是全国人民在未来几十年中的总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是要从量和质的方面大力提升中国的小康水平。从量的方面看,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虽然由80年代初期的250美元连翻两番,急剧上升到目前的1000美元,出现了一个了不起的飞跃,这仍然是一个很低的现代化标准。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方兴未艾,蒸蒸日上,但有学者认为,目前中国的工业化只完成了55-66%左右,还远远没有完成,要走的路仍然十分漫长。因此,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力争用20年左右的时间,使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现在翻两番,使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新的质的飞跃。再用3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水平,使我们国家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质的方面看,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至少要能体现如下几个新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把对人的关怀放在发展的核心位置;坚持公平、公正的发展,尽可能地缩小城乡间、地区间、阶层和行业间发展的不平衡,使十几亿人都能在不同的层面上享受到现代化的进步成果;坚持科学理性的发展,加强对发展决策的科学规划、论证、操作和监督;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生态价值优先的发展理念,现代化的先进性不仅要惠及十几亿人,还要惠及到我们的子孙后代,惠及到与我们共生存的其他自然物种。中国未来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只有在质和量方面都出现大的飞跃,才能真正实现。

  其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从经济领域拓展到社会发展的其他领域,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全面进步。江泽民同志指出:“这次大会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进入新世纪后江泽民同志多次在重要讲话中强调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从“全面发展”思想到“全面建设”的目标,反映了我们党与时俱进,洞察国情的新思维、新观念,表明我党对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推进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认识在升华和提高。我国的发展视野将进一步拓宽,发展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发展效益也将进一步提升。

  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全面发展”思想的提出,是社会现代化由起飞阶段向成熟阶段升级在发展理念上的进步标志,是我国由现代化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推进在发展内涵上的重大飞跃。深圳虽然在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方面已处于国内较为先进的位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5000美元。但这并不等于说,深圳已经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完成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任务。深圳是按照经济特区和经济中心城市的模式发展起来的,城市各种功能的发展并不同步,水平也参差不齐。除了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前列外,有的社会功能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社会全面、均衡发展的目标尚未真正实现。因此,在深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深圳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深圳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并没有完成,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经济基础并不是十分牢固,因此,在未来的20年里,继续推进工业化进程,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把经济的蛋糕做得更大,对深圳实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仍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乐正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