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圳库 > 理论文章、理论著作

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小康社会

2003-04-17 00:00:00 来源:深圳特区报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在阐述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提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从而将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表明了中国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和伟大魄力。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观、文明观上具有革命性的进步。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核心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20世纪,世界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迅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严重的问题。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一种崭新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183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首脑共同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目标和行动纲领,制定并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中国是在人口不断增长、人均资源有限、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剧的国情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绝不能走人口增长失控、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道路,这样的发展不仅不能持久,而且最终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难以解决的难题”,“能不能坚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安全,关系到我国人民生活的质量,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1994年,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战略目标和重要的指导方针,指导国家的发展规划。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们党跨世纪的两大治国方略。2002年8月21日,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全面介绍了中国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地方21世纪议程、公众参与等方面的行动和成就,阐述了我国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部署和政策措施。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朱镕基同志代表中国政府在会上发言,向世界宣告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

  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可持续发展战略已贯穿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有力地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持续协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控制,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得到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步伐加快,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同时,国家制定和完善了120多部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防灾减灾等法律法规,建立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多部门参与、多层次运作的组织管理体系。中国加入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并核准《京都议定书》,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我们已经找到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呈现良好的前景。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既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和总任务之一。“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江泽民同志的精辟论述为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古老的中华民族正沿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路标稳步前进。


作者:崔禄春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