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山区PM2.5平均浓度降至20.1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6.1%,臭氧浓度排名全市第二,大沙河水质达到Ⅲ类,成为全省唯一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双称号”的区(县)……
“十三五”期间,南山区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以生态保护擦亮人民幸福底色。
■污染防治成效显著:让碧水、蓝天、净土成为南山“标配”
5年来,南山区聚焦水、气、土三个重点,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碧水、蓝天、净土成为南山“标配”。
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全区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率先建立大气治理街道辖区责任制、环境质量周报制,实施“一周一通报、一月一讲评、一年一考核”全周期强化管理;开展工业企业VOC治理、电厂“油改气”和脱硫脱硝脱氮改造,强力推动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强化建筑工地“7个100%”扬尘管控。经过系统治理,2020年,PM2.5平均浓度降至20.1微克/立方米,优于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水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1%。
强力推进“治水提质攻坚战”,南山区成全市治水标杆。辖区饮用水源保持100%达标,主要河流大沙河达Ⅲ类水标准;黑臭水体治理走在全市前列,实现全域河流脱黑脱臭。
打好“净土防御战”,全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完成了耕地、园地、水源地土壤调查,摸清了土壤底数,推动疑似污染地块的现场巡查,开展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项目专家评审;持续推进污染源规范化建设,在全市率先建立危险废物全链条管控机制和医疗废物智慧监管平台。
■严执法强监管:提升社会经济发展“含绿量”
南山区着力提升社会经济发展“含绿量”,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对辖区重大项目严格依据省、市政策予以把关,严守生态保护底线,同时积极跟进项目建设,就项目提出环境管理要求和建设性建议,推动项目在符合环保要求的条件下顺利落地;加强工业企业监管,开展“利剑”系列、涉水污染源、“小散乱污”等专项执法行动,形成监管高压态势;实行水源地最严环境监管,强力拆除288宗历史遗留违法建筑,铁腕整治水源区违法建设项目,对西丽高尔夫练习场等违法建设项目“两断三清”,建立水源地环境风险常年排查机制,实施“雨季行动”专项执法常态化管理。据悉,5年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南山管理局共出动执法人员6.6万余人次,检查企业3万多(家)次,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执法力度。
与此同时,南山区持续推进污染源规范化建设,邀请第三方环境安全专家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整治,督促产废企业在平台申报登记及备案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多举措消除环境安全隐患,近5年,辖区未发生重大环境安全事故。以噪声污染防控为重点,大力加强环境信访处置,强化夜间施工执法,坚决打击环保违法扰民行为,维护辖区群众环境权益。
■实施生态文明考核:发布全国首个区(县)级GEEP核算框架
南山区制定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新构建GEEP(经济生态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发布全国首个区(县)级GEEP核算框架。大力实施生态文明考核,坚决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每年制定的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行动计划,将生态破坏、大气污染、黑臭水体治理责任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定期督办、会商,辖区生态文明建设凝聚力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2019年,南山区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0年荣获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至此,南山区成为广东省唯一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双称号”的区(县)。
■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建构错落有致生态空间保护格局
5年来,南山区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理念,全面严格生态空间管控,初步建构了宜居宜业、错落有致的生态空间保护格局。
全区70.02平方公里土地纳入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26.18平方公里土地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分别占总面积比重37.3%、13.96%。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积极推进公园建设和裸土地复绿,实施废弃矿山、石场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辖区公园总数达164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5平方米,森林覆盖率35.2%,绿化覆盖率53.86%。积极推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实现工业固废、生活垃圾100%无害化处置。着重强化辖区两个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全市首家国家级湿地公园—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推动辖区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