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圳库 > 南山区库 > 新闻报道

南山区积极探索现代城区更新治理新路径,推动南头古城华丽蝶变

2021-03-12 08:00:00 来源:蛇口消息报

  阳春三月,翠绿的柳叶挂上枝条,各色的春花悄然绽放。漫步在南头古城的街道上,斑驳的青砖整齐延展,见证无数个岁月车轮的驶过;古色古香的建筑“神气”依旧,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古城悠久的历史……房檐下、街道旁、城墙侧、古街上,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纷纷“打卡”留念,火热的场景正在诉说着今日的辉煌。

  为何一座古城的人气如此之高?在推进南头古城改造的过程中,南山区立足古城悠久的文化历史,在微改造中下“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居民参与的多方共建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现代城市更新治理的新路径,在古城改造中不断谱写“春天的故事”。

南山区推动南头古城华丽蝶变2.JPG

  一街看古今:看得见“蝶变”记得住乡愁

  南头古城,又称“新安故城”。自东晋咸和六年(331年)设置东官郡起,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历史上曾统辖东莞、香港、中山等区域,被誉为“深港历史文化之根”“粤东首府、港澳源头”,是深圳的“城市原点”。

  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发展势头,南头古城内的原住民和“新移民”纷纷“圈地筑楼”,层台累榭的房屋和大量涌入的租户让配套设施本就相对薄弱的古城显得更加“拥挤”,居住密度过大、基础设施破旧、背巷小道环境脏乱差等原因让不少参观者“欣喜而来,失望而归”。

  南头古城博物馆内的一张老照片,记录下了古城“难堪”的过往:背街小巷中垃圾乱丢、污水横流。据古城居民回忆,每到天气炎热时,蚊虫肆虐,古城内的古建筑缺乏维护,犹如“断壁残垣”……

  与城市面貌“脱节”的南头古城,已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步伐,犹如美肌之疮、白玉之瑕。记者了解到,南山区委、区政府历届班子都高度重视南头古城保护工作,认为南头古城跨越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见证了民族兴衰,是开展历史传统教育的“活教材”,并先后提出过多个文物保护规划方案。

  2019年3月,南山区成立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将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工作列为全区“三大战役”之一,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居民参与多方共建,统筹推进古城改造各项工作,全力激活这一千年古城。现如今的南头古城,历史与现代交融共生,既能看得见蝶变,又能记得住乡愁,正成为深圳市民和外地游客必去的“网红打卡地”。

  南头古城的蝶变,久居于此的老街坊们感受最深。“以前的脏乱差,变成了现在的‘美净治’,我也可以放心地和在外的亲友们讲,家乡真的变美了。”南头古城居民杨先生告诉记者,古城改造过程中的“治”大于“改”,“疏”大于“堵”,不仅没改变古城的面貌,还让居住环境、街道风貌等焕然一新,真正做到了居民更爱家、游客更爱来。

  2020年8月26日,南头古城南北街开街;今年2月23日,古城东西街正式对外开放。蝶变的古城经受住了“游客的检验”。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前来南头古城游览“打卡”的游客达24万人次,游览人数再创新高;古城内各商业店铺的营业额也刷新纪录。改造后的南头古城,再次展现了往日的光彩。

1.jpg

  多方谋共赢:创新“南头模式”

  从古城东门向西而行,斑驳的青砖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新安县衙、信国公文氏祠等历史建筑在街北岿然而立,一街之隔的现代主义建筑同样独具特色,在东西街上形成了“一街看古今”的独特景观。

  古城改造怎么改,如何改?面对历史与现实、传统和现代,如何在开发过程中既能重现古城的往日光彩,又能赋予新的时代特征,是对古城改造实践者们的一个考验。南头古城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不同于房屋征收、棚户区改造或城市更新等工作,缺少同类政策法规、实践案例、实施方法和操作路径等以供参照,需要不断进行模式创新、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南山区不断结合实际,以改造实效作为检验改造成果的标准,如同深圳这座城市以敢想敢干、勇于探索的精神谱写“春天的故事”,南山区也在推进古城改造的过程中,通过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居民参与的多方共建模式,谱写了古城改造中的“春天的故事”。

  土生土长的南头古城居民冼佩华既是改造的见证者,也是受益者。她家的两间老瓦房和一栋民房在古城改造过程中得到了免费修缮。目前,一间瓦房成为南头古城的游客服务中心,一间瓦房改造成了南山博物馆的展厅,民房经过改造翻新后,成了商住楼,由运营企业按月发放租金。“在我房屋改造的过程中,所有的费用由政府和企业负担,我没有出一分钱。还免费检测整修危楼,免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冼佩华告诉记者。

  按照古城改造规划,古城东西街南北街需要改造沿街299栋住宅民居和古建筑。“他们(住户)有很多顾虑,政府会不会说一套做一套,会不会把我的‘小产权房’收回去,会不会兑现不了承诺的租金……”起初,冼佩华的想法也跟大家一样,但想到运营实施方有万科这样的大企业,并且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耐心细致进行讲解的工作作风,让她和其他居民深受感动。“这事肯定靠谱。”她放心地签订了改造统租合同。

  接下来,冼佩华和其他拆迁居民心中的顾虑一个接一个地被打消:房屋由政府、企业负责改造,改造好的房屋由政府、企业共同成立的古城运营机构统一向居民进行租赁,然后再根据古城实际情况和发展所需进行开发建设,吸引商家入驻……至此,一套创新的“租赁—改造—开发—更新”的“南头模式”在古城蝶变的过程中开始发挥作用,实现了居民、政府和企业的共赢。

  下“绣花功夫”:精心修缮还古城于民

  作为“粤东首府、港澳源头”,南头古城在古时候是啥样的?怎样将古城近1700年的灿烂历史重现在世人面前?深圳万科南头古城项目总负责人、深圳万通南头城管理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楠告诉记者,在负责古城改造等实际工作前,她和她的团队首先进行的是学习和充电。

  “南头古城有近1700年的历史,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扮演的历史角色都不相同。这些都需要我们去了解、去感悟。”黄楠介绍,在进行改造过程中,虽然这座古城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实情况是“古城不古”:受清代迁界禁海、日军侵华等影响,古城内的历史建筑损毁严重,当前存量不足建筑总量的5%,且大多有待修缮,其余建筑都为现代建筑。

  为了让这些古建筑“重现光芒”,政府和企业并步而行:南山区相关单位结合古城未来的发展、功能与服务需求,高规格编制了古城规划,形成总领长远有机更新与微改造相结合的指导性规划纲要与设计实施导则。专项编制南头古城文物保护规划、古城内街巷和重要节点景观规划、古城内39处空地与危房规划、古城内灯光照明规划等细项规划,确保古城保护与利用每一个细节都“有规可依”;规划编制过程中注重古城历史资料收集和研究,多次召集业内专家、本地村民座谈,并将相关成果融入规划设计中……

  黄楠和她的团队也开始了“绣花功夫”。从古建筑的原貌,到翻修古建筑所需的青砖、街道上的地砖等,都力求全面复原历史风貌,广州灰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邵成村等古建领域能工巧匠也受邀参与。“修缮古建筑用的青砖,都是从省内一些倒塌的古民居遗迹中发掘来的,就是为了让古城近1700多年的历史,百分百、原汁原味地重现给世人。”黄楠说。

  施工过程中,南山区相关部门还与施工单位建立了文物保护及风貌控制指导和监督机制,工程施工与历史文物遗址发掘保护、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的修改调整等穿插并行实施,随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灵活调整,在确保项目推进效率的同时不断优化项目规划设计。截至目前,项目实施过程中新发现文物11000多件(片),年代可分为魏晋、南北朝、宋、明、清、民国等,发现遗存遗迹近100处,接下来将建设东晋遗址博物馆等进行展示。

  现在的南头古城,古今辉映,别具特色,彻底“活”了起来。截至2021年2月,古城内已签约并引入的深港文创特色内容超过20项,包括香港设计总会创办、提供深港合作原创作品的“双城品未”项目,香港百年老店“襟江酒家”(香港莲香楼),已同香港、澳门、东京插画师协会等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共识的深圳市插画协会,致力于推动艺术教育和推广的香港平面设计大师作品展,致力于“把艺术带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香港创意产品集合店NoArtNoFun等。古与今的别样交融,正在开创着古城多彩的未来。

  沿红色印记:开发红色资源

  今年2月2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在南头古城内火热举行。作为深圳市“四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之一,南头古城在党的百年历程中也是一座“红色古城”:1925年7月,中共宝安县党支部在南头古城成立;1949年10月16日,宝安县城所在地南头古城内正式设立宝安县委;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部队、东江纵队等革命先烈的足迹,都曾遍布于此……

  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回望,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将红色信仰在古城内接续传承。不论是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进入新时代,南头古城的华丽蝶变都离不开党建引领。在古城改造项目实施前,由各单位党员组成的临时党组织随之成立,鲜红的党旗始终在项目建设一线高高飘扬:遇到困难,党员冲锋在前;急难攻关,党员挺身而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始终凝聚力量、攻坚克难,让广大党员在火热的攻坚项目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项目一线全体党员干部自觉服从组织安排,立足岗位积极作为、不讲条件、不提要求,围绕工作任务努力奋战,实现党建与南头古城保护和利用项目同频共振,使项目高速度推进、高质量实施、高水平完成。

  而今的南头古城,已经成为南山区乃至深圳各区党史学习的目的地之一。与古城相接的中山公园内,纪念革命烈士的“解放内伶仃岛纪念碑”矗立其中。每逢七一建党纪念日、八一建军节,党员群众都会自发来到纪念碑前缅怀先烈,重温入党誓词;一系列爱国教育公益活动持续开展,南山辖区各组织机关、两新组织等多个党支部到古城开展党日活动……让古城发挥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作用。“接下来,我们要把古城内的红色资源开发好、利用好,让党史更加深刻地烙在每一位党员的心里,从而指导实践,在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开创新的业绩。”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党的印记,深植民心。古城社区工作人员寇淦向记者分享了一个发生在红色记忆馆开馆当天的小故事:一位住在宝安区的长者来到古城内参观,听到大家对以前公社的位置和县委的位置争论不休,就站了出来向大家普及以前古城内各个建筑的位置,当起义务讲解员。据了解,这位长者在1980年经济特区建立前来过深圳两次,记住了当时深圳的景象。他还为现场的工作人员和往来游客分享了自己所了解的红色故事和红军长征的一些历史,直到傍晚才离去。

  创新再出发:打造智慧化生态古城

  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南头古城改造工作,未来将走向何方?

  黄楠认为,古城的发展方向,是多元的、潮流化的,是“古中有新”的。“未来,我们古城将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古城,是一个聚集文化创意、潮流业态的古城,她不仅有历史,更有未来,但她的历史将更加灿烂。”黄楠告诉记者,古城的未来发展,将进行多元探索、多元共生,打造创意街区,让各个年龄段、各个层次的人来到古城,都能爱上这里。

  《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19-2025年)》为古城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方案指出,要全面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规划建设一批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创建城市社区运动场地设施建设试点城市、与港澳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开展跨界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去年以来,南山区相关单位就开始部署利用科技手段,围绕“民生需求+景区建设+文旅提升+服务提升”,启动“南头古城5G智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将采用5G/VR/AI/WiFi6等新型技术,打造沉浸式、再现式、互动式的数字化新体验,建设“文化+旅游+商业+社区”新业态,开展智慧化的智慧古城生态建设。同时,将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吸引深、港、澳的设计、文化、创意、艺术类人才汇聚古城,加强三地的文化研讨交流与创新创意合作,打造深港创意聚集地的范本以及湾区文化的地标,使南头古城既成为回望历史、守望初心的文化载体,更是展望未来、弘扬粤港澳大湾区人文精神的重要堡垒。

作者:刘野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