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行走·探索”南山区学校开设博物馆课程展示暨首届研讨会在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科华学校举行。研讨会上,南山区16所学校被授予“博物馆课程基地校”。
首批授牌的“南山区博物馆课程基地校”包括: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科华学校、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文理学校、荔香学校、蛇口育才教育集团太子湾学校、南头城小学、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实验一小、南油小学、珠光小学、北师大南山附属学校、西丽学校、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学校、南山区第二实验学校、大新小学、阳光小学、赤湾学校、前海小学。未来,南山拟将博物馆课程基地学校增加到20所,覆盖到高中。
博物馆是市民的文化热土,特别是深圳的博物馆一直免费开放,已经成为深圳公共文化服务的典范,如今“博物馆之城”呼之欲出,正在成为全市教育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元素。近年来,南山区教育局、区教科院高度重视中小学博物馆课程的研发及实施,南山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局长刘根平多次强调要加快开发、集聚资源、落地课堂,将博物馆课程打造成促进学科融合、项目式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
南山区教科院院长余耀贤介绍,南山区于2018年出台《南山区中小学博物馆教育课程指导意见》,2019年出台《南山区博物馆课程建设指引》和《实施进度表》,并申报深圳好课程。至此,令人耳目一新的博物馆课程在南山区中小学中间获得全面推广,已经成为学生课内外衔接、校园内外资源打通,开展STEAM课程的一大宝藏。
余耀贤表示,博物馆不仅记录时间,更存储人类精神,是有生命的存在。南山开设博物馆课程,打通“课内—课外”“学校—社会”“中小学—高校”的学习壁垒,以学生立场、生活视野、故事表达为理念,线上与线下融合,虚拟与现实交错,让学习在自主实践中真实发生,潜移默化地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博物馆课程展示现场,科华学校、阳光小学、珠光小学、南头城小学、南科大实验一小、北师大南山附校、太子湾学下、文理学校的学生们分别带来了《博物馆奇妙夜》《阳光少年的地质探秘之旅》《Mini World Museum》《一代忠臣——文天祥》《气象歌》《走进微科研·探秘古生物》《我和身边的海洋》《行走蓝天下 傲立天地间》等精彩表演。
另外,活动现场也展示陈列出了《探秘红树林》《仙湖水质调查》《陶瓷艺术文化展》《海上丝绸之路》《我们与身边的海洋》等来自南山区学校的系列博物馆校本课程、学生探究成果、科普作品等。
“我们有海洋博物馆的课程,非常好玩,它的实践性是很强的,我们参与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因为是动手实践,所以比单纯去学习知识要印象更加深刻。”蛇口育才教育集团太子湾学校初二3班徐潘同学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喜欢“海洋博物馆”课程,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海洋、地理、生物的知识,有趣有料。饶涵同学指着桌面展出的模型介绍,这是她和同学们设计的“海洋博物馆模型”,充分利用了海洋的潮汐条件,建设了海上廊桥。这门课程不仅丰富了知识,更锻炼了动手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另外对于设计的系统工程自己也有了全面把握。她说“海洋博物馆模型”还要继续完善。
南外(集团)科华学校是此次活动的“主场”,也是16所博物馆课程基地校之一。该校校长葛岩峰告诉记者,博物馆课程有外部推动力,更有学生的内需力,在教育教学领域已经展示出了神奇的魅力。最早,学校在《行走和探索》项目实践中,带领学生实地考察仙湖植物园,参观古生物博物馆,在学校里,学生们晚上自己搭帐篷、搞科普知识竞赛,做石膏样本、修复三叶虫,主动思考主动探究,慢慢发展系统升级变成学校的“生物博物馆之夜”校本课程,对培养孩子们探究欲和严谨的研究精神有较大帮助。
基地校之一、阳光小学校长高鹏介绍,“博物馆”应该是对现有文化、历史、自然、科技等内容分类学习、展示的场所,因此,学校经过研究和探讨,最终选择用“深圳娃研究深圳地质地貌”的主题来构建阳光小学博物馆课程,充分借助大鹏地质博物馆这一资源,利用社团活动、周末时间,去博物馆开展研究,对古火山和海岸地貌科普知识、深圳地区的岩石和矿产标本,以及地球的形成、地球的结构等进行深入研究。此次展示活动带来的戏剧节目,表现的就是孩子们如何和大自然相爱相亲、探索大自然的故事。
南山区教科院教研员、课程负责人高青老师介绍,博物馆课程强调情境学习法,注重学生体验,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重点倡导的“项目式学习”,例如,近年来的中、高考试题越来越倾向于以情境呈现来引发思考、解决问题,已经足以说明该类课程的重要性。南山区作为全市最早建设博物馆课程的区域,大胆创新,通过开发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项目式学习,不仅实现了学科融合,更促发了新的教学方式转变,博物馆课程也从最初的单一学校课程向学校的系列课程发展,未来南山区还将统筹开发博物馆课程系统,为师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和丰富资源。
市教科院高中教研中心主任龚湘玲点赞,南山区博物馆课程值得向全市推广。她提出,南山区博物馆课程不仅有顶层设计,更在评价层面有科学的配套设计,通过“721评价”改革,增加了活学活用的实践性考核。另外,博物馆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坚定“四个自信”,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国情怀、传统文化教育都高度吻合。最大亮点就是学校将课程从校园内扩展到了校园之外,让学校课程跟社会课程结合起来,学科跨界统合,让孩子们眼界更宽了。
南山区教育局副局长夏育华指出,经过几年建设,南山博物馆课程形成了校校有特色、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精品课程体系,有科学的顶层设计、专家进校园丰富教育资源,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领域,系统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南山教育首开先河,在中小学校全面教授博物馆课程,成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先行示范区“学有优教”的一个精彩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