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南头古城改造项目以崭新的面貌向市民开放。粤港澳历史文化源头之一的南头古城在经历了一年的集中改造之后,褪去了城中村的外衣。南头古城开放后,其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结合,吸引了众多市民来此打卡。
记者了解到,南头古城与一般的旧城改造不同。据悉,南头古城改造项目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实施、村民参与”的三方模式,实行统一回租建筑改造运营策略。改造完成后,南头古城形成了文化、商业和居住的有机生态,在树立深圳文化品牌之余,将带领周边协同发展。
迎来新生
“三年前第一次来到南头古城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门口那座破败的古城门,周围的环境比较混乱。”来深圳打拼三年的李晓(化名)对《华夏时报》记者描述了南头古城改造前的面貌。
8月26日,崭新的南头古城对市民开放。古城南北街示范段一开放,就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如今南头古城已经蜕变成了集文物古迹、文创小店、本地美食、艺术展厅、青年客栈为一体的城市新名片。
据悉,南头古城本次的改造主要以贯穿南北和东西的两条主街临街的楼栋为主。按照规划,南头古城改造完成后将分四大功能区:历史怀旧区、艺术文化体验区、品质生活区、文化创意区。南头古城东西街道将在2020年年底完成改造并开放。
“这是深圳的第一家线下实体店。”某上海网红雪糕工作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南头古城的改造既保留了岭南古风特色,又融入了当代商业元素。街道两侧,可以看到在南头古城开了20多年的九街糖水铺、带着古早味的香港莲香楼等老字号店铺,也可以体验精酿啤酒屋、咖啡馆等创意新餐饮。
南头古城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南临深南大道,北接中山公园,又名“新安故城”,距今已有近1700年历史,曾多次成为岭南沿海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的集散地,是粤港澳历史文化源头之一。
随着历史的进程,南头古城逐渐刻上了城市发展的烙印,变成了市井气息浓郁的城中村。记者了解到,南头古城的现有住户超过3万人,流动人口占居住人口90%以上,人口居住密度是深圳平均密度的15倍。
2019年10月18日,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项目正式开工。据悉,南头古城改造项目定位于活化古城、传承文化,不搞大拆大建,探索城中村“微改造”比如,项目引入了简阅书吧,将7层的农民房升级改造为简阅大楼,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空间。
在参与主体的协调方面,项目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实施、村民参与”的三方模式,实行统一回租建筑改造运营策略。“深圳更多的是购物中心,商业街比较少,南头古城将文化与商业结合起来,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很不错的。”记者在现场遇到了主动前来参观学习的某商业地产投资运营部经理,他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样的回租工作很不容易,政府牵头推动是必不可少的。”
多种业态共存
南头古城的成功改造实属不易。据悉,早在2000年以前,有关部门就提出了对南头古城的保护性改造建议。“南头古城改造工程不是景观改造工程,而是民族文化保护工程,历史意义重大。”2006年,时任深圳市南山区区长的刘庆生在南头古城改造工作会议上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此前,深业集团意向着手南头古城的改造。2017年深业集团在南头古城举办了双城双联展,以“城中村”为出发点,探讨和反思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发展模式。但是之后,南头古城的改造就杳无音讯。直到2019年,万科集团接手后,南头古城改造项目才迎来了曙光。
就目前南北主街的改造来看,南头古城临街的店铺融合了文化和商业;楼上则改造成长租公寓,在保留其原有主体结构的前提下,引入万科旗下的长租公寓品牌泊寓,对其进行了升级改造。
“能够把村民的房子整租过来,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合一城市更新集团董事总经理罗宇认为南头古城的改造过程较艰难,他还表示,南头古城在改造完成后有商业、办公、公寓等多种业态,不同于一般的功能比较单一长租公寓模式。
达成共识是关键
据悉,南头古城现有建筑1000余栋,目前,古城内299栋房屋回租工作已完成九成。这意味着,没有在回租之列的楼栋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未确定。“改造需要巨大投资,同时投资回收期比较漫长,这就意味着很难全方位地去推动,所以分阶段去推动改造是正常的改造策略。”罗宇表示。
《华夏时报》记者近期走访了南头古城非临街的楼栋片区。夜色之下,刚下班的人群穿梭于分散的肉菜铺、快餐店和快递点之间,外卖车和三轮车来往于昏暗狭窄的巷道,每走几步就能看到房屋招租的信息,空气中混合着肉菜铺和下水道的味道。
对于接下来南头古城的建设,罗宇表示,如果后期的项目也是需要对房屋进行回租,进行综合整治,那么他判断市场主体的投资意愿不大,因为投资回报期太漫长。如果后期拆除重建,项目则需要更高的容积率才能实现盈亏平衡,但是南头古城属于历史文化保护区,其建筑不能太高,这就形成了矛盾,这是一个需要从长计议的事情。
罗宇还表示,村民可以自己改造楼房,进行功能升级,或者将房屋交给其他的运营商,进行投资改造。“这需要村民形成一个共同的认识,即大家齐心协力改造村里的形象面貌,要给投资方留有盈利的余地。但是村民要达成这种共识本身是极其困难的。”罗宇对《华夏时报》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