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圳库 > 新闻报道

光明新区打造“一河两岸”文化景观带

2016-05-10 10:44:54 来源:深圳商报

第十二届文博会即将拉开帷幕,光明新区将以“2分会场5专项活动点1特色活动”格局闪亮登场,即喜德盛国际休闲文化创意产业园、深圳光明时尚创意谷2个分会场,时间谷文化创意活动、烙画艺术作品展、红满庭红木文化创意活动、净水三千茶文化交流、大越风名家名瓷展5个专项活动点,以及媒体短片节新闻发布会特色活动。本届文博会,新区分会场及活动点在数量增加的同时,文化内涵更加浓厚,将走质量型、内涵式发展之路,凸显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特色。

据悉,2016年文博会,光明新区将突出“文化+”元素,紧跟“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步伐,紧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互联网+”等主题,实现“国家战略”与“光明实践”的对接,努力推动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高起点规划“一河两岸”文化景观带

据介绍,经过近10年的发展,光明新区文化产业已有一定规模,新区正着手研究茅洲河流域(光明片)文化产业概念规划,在茅洲河干河沿线“一河两岸”区域,重点选取以公明墟为代表的传统街区、两明中心的湿地群、干河沿线休闲运动中心等几个区域,规划结合旧工业区厂房改造、城市更新进行综合设计。茅洲河支流沿线或源头区域以光明小镇(含元代古窑陶艺产业区、摄影基地等)、圳美工业区改造等为主。新区将重点研究茅洲河流域(光明片)文化产业发展定位,策划文化产品,谋划空间布局,同时对重要节点提出设计思路。

作为本届文博会的突出亮点,光明新区首次提出将打造茅洲河“一河两岸”文化景观带。据悉,本届文博会光明新区分会场、专项活动点均布列于茅洲河河畔,为新区茅洲河“一河两岸”布局文化产业奠定了基础。除了已布局的光明时尚创意谷、光明喜德盛国际休闲文化创意产业园、钟表产业集聚基地,光明新区计划在茅洲河两岸再布局红满庭红木文化创意园、大越风瓷文化基地、烙画文化基地、茶文化基地等,新区茅洲河“一河两岸”文化景观带格局初显。

据悉,红满庭红木文化创意园首期经营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现已进驻40多家红木文化创意类企业。该园区计划打造一个光明新区最大的,集红木家具生产展销、博物馆、红木学院、红木文化艺术馆、创客中心等文化创意功能为一体的红木文化创意园综合体。

大越风瓷文化基地落户光明新区上村村委旁,将设“一窑三馆一中心”,即楼村古窑、大越风陶瓷制作体验馆、大越风古陶瓷残件标本博物馆、大越风名家瓷作品馆、瓷文化衍生品交易中心。据悉,大越风瓷文化基地依托楼村元代古窑而建立,楼村元代古窑是深圳市迄今发现的年代最古老的古窑,也是光明新区5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借文博会东风,助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光明新区作为全市重点发展区域、新兴发展区域,自成立以来,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文化立市”、“文化强市”发展战略,突出文化在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大力发展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引进了华强文化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努力推动新区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

光明新区借文博会东风,助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以文化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的第十一届文博会,光明新区成功申办了两个分会场三个专项活动点,并且成立了“智慧时间众创空间”、“居家服饰众创空间”等五个创客空间,拉开了新区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序幕。

第十一届文博会期间,光明新区各分会场及活动点交易17.13亿元,比上一届增加30%。各项活动突出文化+休闲、文化+创意、文化+设计、文化+科技等特色,亮点纷呈。光明新区的行业创客沙龙、“互联网+”论坛、居家服饰秀、时尚钟表秀、山地自行车越野赛、自行车亲子DIY拼装赛、儿童自行车现场画比赛、金鹏奖获奖短片展映盛会等活动,吸引了5万人次参加,有力提升了光明新区的整体影响力。

精彩活动的背后,折射的是光明新区借文化、科技、创意元素,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蝶变”历程。借助文博会的平台,光明新区各承办企业紧抓机遇,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打造行业创客空间,探索“互联网+”发展空间。喜德盛作为新区优势制造业代表,通过与文化结合,打造了全球首个企业自建自行车文化博物馆,创建了全球首个企业自建国际UCI标准山地车赛道,形成极具优势的休闲文化产业。居家服饰创意谷构建了“创意+院校”的合作模式,创办了居家服饰创意学院,建设了居家服饰创客空间、全国首家居家服饰博物馆、全国首家行业电商平台。钟表协会突出设计文化理念,突破传统的机械制造业发展模式,集结全国优秀的钟表企业,共同打造全国代表性的钟表产业。华强集团以“文化+科技”展现科技文化的发展前景,为市民呈现科技文化的饕餮大餐。此外,第七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也于5月10日正式落户光明新区。

借势“互联网+”,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2015年,光明新区加大了文体资金投入,区级文化体育事业共投入资金4589.2万元,较2014年增长73%。同时,新区加快文体设施建设,新区文化艺术中心初步设计方案敲定,将建成新区未来新地标;铺设健身路径7条,新区健身路径总数达32条;新增自助图书机一台,新区自助图书机总数达14台。各级文化体育设施431处(个),总面积达69.6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2015年,光明新区加强文物保护,启动了对东宝中学祠堂的修缮工作,并确认了60处不可移动文物地形位置,其中5处区级不可移动文物、48处古建筑、1处古墓葬、1处古遗址、10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现有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陈仙姑的故事”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玉律舞麒麟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寻找“光明记忆”走访20多期,从项目启动至今共收集整理照片视频音频资料1900余份,文献200余册,在报纸发表“寻找光明记忆”专版文字38期,共7万余字。

光明新区完善全市首张加载文体功能的借记卡——惠民一卡通(文体通)的功能,2015年在全市范围内发卡13.7万张,惠民一卡通(文体通)影响力显著提升。与此同时,新区打造区级文体服务公共微信平台“光明文体通”,借势“互联网+”,便捷、广泛地传播文体信息,宣传文体法规政策,预报文体活动,公布文体场馆信息,集成查询、预订功能,实现文体信息瞬间通达,方便市民全面了解新区文体动态,参与文体活动。

此外,光明新区瞄准群众需求,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2015年全年开展各类文体活动4439场,参与群众107万人次,有力提升了新区群众幸福感。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