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圳库 > 新闻报道

深圳水环境呈历史性转折:全市159个水体已告别黑臭

2020-01-08 10:59:10 来源:晶报

  昨日下午,记者从市民中心召开的深圳市水污染治理成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16年深圳市正式开启水污染治理以来,全市水环境已呈现历史性转折。

  截至目前,茅洲河、深圳河等五大河流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Ⅴ类标准,全市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已经全部不黑不臭。福田河、大沙河等河流已呈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2019年,我市还被国务院评为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5个城市之一,并成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系统源头治理 治水“大兵团作战”创全国纪录

  据深圳市水污染治理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市水务局副局长龚利民介绍,水污染问题曾经是深圳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存在着黑臭水体数量多、五大河流水质都为劣Ⅴ类、环境基础设施薄弱,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

  自2016年初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把水污染治理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用超常规的力度和举措全面向水污染问题宣战。

  4年来,深圳市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在提到治理手段时,龚利民介绍道,为推进水污染治理,深圳市坚持党政领导亲自抓,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治水机制。各级领导深入一线,带队巡河、解决问题。

  在治理模式上,他特别提到深圳市创新推行的“大兵团作战、全流域治理”的治水模式,这种统筹打包所有治水项目,招选大企业统一实施的方式,在高峰时期,全市治水战线共有参建人员6万多名、设备1.3万多台,茅洲河流域最高单日敷设管网4.18公里、单周24.1公里,创全国纪录。

  同时,深圳市还积极统筹“厂、网、河”等涉水全要素,以水质为目标,联合调度水质净化厂、管网、泵站、水闸等设施,最大程度发挥系统效能。并积极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岸上岸下,针对市内河流,在全国首创成立城市流域管理机构,对流域涉水事务进行统筹协调、统一管理和精准调度。

  创新排水管理 4年建成污水管网6274公里

  在提到雨污分流技术路线时,龚利民介绍道,水污染问题表现在水里,但根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4年来,深圳市紧抓管网核心,建成污水管网6274公里,相当于“十二五”的4.5倍;完成了小区、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13793个,是“十二五”的10倍。

  在推行排水管理进小区的创新举措时,龚利民表示,长期以来,小区内的排水管网设施没有纳入专业管理,错接乱排、雨污混流现象普遍存在。为解决这个问题,深圳市修订特区物业管理条例、排水管理条例,突破小区红线,委托专业排水公司,对小区内部的排水设施进行精细化管理,管好排水管网的“最后100米”。

  此外,深圳市还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比如汇聚50多家国内一流机构组成深圳市治水提质技术联盟,委托12家科研单位,制定九大流域水系综合治理方案,并会同“两院”院士团队编制“深圳水战略2035”等。

  “利剑三号”零容忍 去年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337宗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尹杰介绍了小微黑臭水体的排查情况,他介绍道,排查出的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中,有494个是在原来排查出的159个黑臭水体流域范围内。1345个小微黑臭水体在五大流域内,因五大流域均需按要求全面达标。如果小微黑臭水体不整治,水环境质量整体好转和改善将面临很大压力。为此,深圳市对这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制定了“一河一策”“一河一图”,实施分类整治,的确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提到2019年度深圳市环保执法情况时,尹杰介绍到,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利剑三号”执法行动,借助交叉执法、联合执法、科技执法等“零容忍”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全市共出动环保执法人员23.8万人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337宗,处罚金额1.64亿元。此外,按照国家和省有关部署,自2018年9月以来,全市已排查确认“散乱污”企业(场所)14724家,现已全部完成整治,并提前3个月完成整治任务。

  2025年前将建成1000公里碧道

  2020年是“水污染治理巩固提升年”,龚利民表示,深圳市将按照建设先行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全力推动水环境长制久清,深入开展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抓好排水精细化管理,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与此同时,将全面推进深圳千里碧道行动,努力在2025年前,启动五大干流及东部海堤等1000公里碧道建设,为市民营造亲水乐水、舒适宜居的水生态环境。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