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圳库 > 新闻报道

“网红”社区是这样炼成的

“党建+科技+治理”模式让深圳北站社区焕发活力

2021-06-25 15:26:36 来源:深圳商报

  夜晚7点,位于龙华区民治街道龙汇路上的深圳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图书馆内,灯火通明。有人带着电脑,听网课、做笔记、写论文;有人带着孩子,一起享受亲子阅读时光……虽然场地的桌椅早已坐满,仍有居民背着书包四处找寻空位。

  “之前图书馆是24小时开门,现在因为防疫要求每晚9点闭馆,仍有居民提出希望延长闭馆时间。”半年多前刚来到这里挂职北站社区党委副书记的张枭,谈及社区居民踊跃参与社区活动,言语中颇有几分自豪。

  少有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会成为“网红”打卡地,深圳北站社区却打破了这个常规。据不完全统计,从2018年10月至今,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接待考察团1000多批次,接待参观人数20000多人次,这当中还包括来自德国、尼泊尔、阿根廷等国外考察团。这样的“网红”社区,是怎样炼成的?

  “早在2019年初,北站社区就开启了探索‘党建+科技+治理’模式的道路,突出党建引领,突出社会治理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北站社区党委书记何新生接受采访时如此表述。

  尽管早已成为全国闻名的基层治理“北站样本”,一年多来,深圳北站社区抢抓深圳“双区驱动”历史机遇,不断创新社区基层治理模式,推动深圳北站社区治理不断高质量发展。如今的北站社区,风貌更胜往昔。

  科技赋能:

  为社区治理装上“智慧大脑”

  伴随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走向成熟,科技赋能为北站社区治理提供了新路径。

  走进北站社区智慧指挥中心,只见偌大的电子指挥屏上,数字不断闪动。这座北站社区的“智慧大脑”,是去年10月上线的智慧指挥中心,搭载了“党建引领社区‘智’理”信息化平台,对接整合了辖区26个系统、上万个智能感知设备,可实现“一网全面感知、一键接办诉求、一屏实时调度、一路护航安全”。

  “通过这块大屏,不仅能够尽览全域基础数据和实时动态数据,还能及时查看居民诉求和反馈情况。”何新生对信息赋能后的变化感受深刻。他告诉记者,依托科技平台,关键是打通各种阻碍信息畅通的“肠梗阻”,为群众提供精细化、便捷化、智能化的服务。比如,社区服务同步延伸到居民在手机上使用“i社区”小程序,除了一键找书记或者@值班领导外,还能线上办事、预约场地、活动报名等,打破了党群、干群联系的空间局限。再比如,平台还建立了“三小”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系统,在城中村试点安装智能空气开关,实现消防安全电子台账管理和火灾预警远程监控。

  据了解,系统上线以来,平均每天处理居民诉求13件以上,真正用智慧解决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科技提升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2月,这一模式被列入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2020年工作要点,并将在全省进行推广。

  治理创新:

  强化人人共享和家园认同

  纵观许多城市的基层治理,从“管理”到“治理”只有一字之变,但掌握让居民化被动为主动去参与“共治”的有效方法却并非易事。事实上,如何调动社区各个主体的积极性,一直是基层社区治理的一大难题。

  “共享共治,不能是说说而已。”扎根社区十个年头,何新生心有感触。他告诉记者,突出人人共享,强化家园认同,汇聚群众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是北站社区党委一直坚持的理念。

  “让居民化被动为主动参与共治”,离不开平台和引导。2019年3月,北站社区党委启动了“共享会”项目。该项目通过小程序、朋友圈等平台,对接社区居民需求,旨在鼓励社区居民分享时间、技能、民间智慧等资源,从而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活力。

  据了解,自推出社区“共享会”项目以来,每天都有新会员加入,每周都有“共享会”服务。截至目前已发展会员达4000多人,开展各类服务2300余场次。会员涵盖了社区党员、社区工作者、楼栋长、企业员工和广大居民,还有辖区28家社会组织、物业管理处、爱心企业等集体会员。

  又比如,搭建龙悦居社区共建议事空间,通过不断走访社区居民、物业企业收集民情民意、开展专题居民议事会等,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建成持续高质量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两年来引导孵化社会组织4家,目前共有28家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多元共治。

  围绕着“党建+科技+治理”模式,进行基层治理的创新探索和实践,让北站社区不断焕发活力。在最新版的《北站社区2020年重点课题》中,北站社区党委提出了15个重点课题,除了对已有的“党组织联席会议”、“共享会”等项目优化升级,又新增了关于如何将商业体系深度融入社区治理等新课题。

  “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社区寄语一直挂在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墙上,也时刻印在北站社区党委的心上。现在的北站社区,居民安居乐业,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呈现一片幸福的景象。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