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圳库 > 新闻报道

行走天路 ——援藏干部怒江河谷调研目本村纪实

2016-06-20 15:40:17 来源:深圳商报

位于怒江河谷的西藏察隅县古拉乡目本村,距离县城175公里。这里属于干热河谷气候,山谷里几乎不见寸木,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频发且不通公路,200名村民人均收入不足2300元。2014年10月,察隅县委县政府和援藏工作组决定借助深圳的力量,为目本村实施整体搬迁,彻底解决该村的现状,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摸清楚目本村的具体情况,察隅县广东省援藏工作组组长、县委常务副书记王建文决定实地调研,并开展“送温暖,解难题,体民情,固信念”活动,慰问边远贫困村民。

首次调研

写下“承诺”争取目本搬迁

2014年11月12日,王建文带队从县城出发到古拉乡,120多公里的山路,王建文在车上颠簸了7个多小时。从古拉乡到目本村还有50公里左右的山路。第二天,在骑马行进了两个小时后,王建文一行就只能徒步前行了。途中,大家要翻越一座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山,沿着将近50度的斜坡从山顶一直下到怒江边上的察空村,他们走了将近10个小时。晚上入住在村民家中,楼下住着牛羊骡马等牲畜,跳蚤把大家咬得浑身是包。

第三天,从察空前往目本村的路更加险峻,无法骑马而只能步行。这里属怒江干热河谷气候,河谷里几乎看不到一棵树,一路上除了乱石、流沙,别无它物。所谓的路,就是在怒江边上的悬崖上凿出来的一条羊肠小道,山上滚石不断,旁边就是咆哮的怒江。走在路上,不时踩落的石头哗啦啦往江里滚,溅起很高的水花。一路沿着怒江而下,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滔滔江水,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抵达目本村时,已是第三天晚上。当王建文一行看到目本村的村民们身穿节日盛装、跑出几里地来迎接大家,热情地为他们献上哈达和青稞酒时,他的眼泪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当天晚上脱了鞋袜一看,经过两天的艰难跋涉,王建文的脚上早已血肉模糊,两只脚共有四个趾甲被磨蹭掉了。随同的人员也都是走起路来一瘸一拐,浑身疼痛难忍。

进村的路究竟有多难?村民们告诉王建文,现在他们走的这条路其实在两年前才经过初步改造,当时,古拉乡政府特意申请到了一些炸药,将其中最危险的一段七八百米长的悬崖炸开了一条羊肠小道。但即便这样,道路仍然十分危险。“以前,乡干部偶尔下乡经过这个地方,就这七八百米悬崖,他们要在悬崖上攀爬六七个小时。几年来,在这条路上摔死摔伤的村民就有八九人,还有不少骡马掉到怒江里去了。”

由于到乡里的道路太过遥远和艰难,村里也没有教学点,这里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必须到古拉乡中心小学住校上学。村民告诉王建文,即使村里的青壮年去一趟古拉乡,徒步加骑马最快也要十一二个小时。因此,孩子们往往不愿意去上学,即使上学也是小学毕业就回到村里。导致的结果是,至今村里孩子的最高学历都只是小学毕业,数十年来没有出过一名大学生,甚至在外面打工的人都只有村支书布多的女儿一个人。

村民告诉他们,“目本”在藏语字面上的意思是“搬来搬去”,而更为遥远的格巴村,在藏语中意为“鬼地方、不是人呆的地方”。为了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送到位于这一段怒江河谷里仅有的三个村(察空、目本、格巴),第四天,王建文又率领大家前往更远的格巴村,送去物资和慰问金。从目本村到格巴村,大家要骑马在怒江边上宽仅四五十厘米的羊肠小道上颠簸四个多小时。一路上大家骑在没有马镫、只是两根木棍钉成的简易马鞍的骡马上,滚滚的怒江毫无遮拦地在眼皮子底下咆哮奔腾,那种命悬一线的恐惧和危险令人一辈子难忘。而在去目本村康纳组的路上,还要经过一段几十米宽的流沙区。带路的村民为了保证王建文等人的安全,只能站在边上不停地用脚蹬和手挖流沙,以便大家安全通过。

王建文一行2014年11月12日从察隅县城出发,等他们再回到县城时,已是11月17日。6天,100多公里马不停蹄、每天步行近十个小时的山路,走访察空、目本、格巴村的群众70余户,王建文说,累到想死的心都有。由此,他更加感到目本、格巴村的整体搬迁刻不容缓。

那时,虽然察隅工作组计划内的援藏资金已规划完毕,但王建文还是决定,利用援藏项目中期调整的机会,将目本村的整体搬迁纳入援建计划,并促成县委县政府尽快实现格巴村的整体搬迁事宜。“目本村整体搬迁项目规划建设资金2600多万元,计划内援藏资金仅有1650万元。”王建文说,为了让项目审批通过,他写下承诺书,“将近1000万元资金缺口由察隅援藏工作组自筹。”

精准扶贫

彻底改变200村民命运

2015年12月15日至20日,为了赶在大雪封山之前给古拉乡的贫困村民送去温暖,为目本村最后的搬迁做好协调动员工作,王建文第二次带队赴古拉乡目本村。

从县城出发的当天,山上下起了雪。在翻越海拔5300多米的折拉山时,前面两台车过去后,突然一棵直径约40厘米的大树被大雪压倒在路上,挡住了第三台运送慰问物资的车。没办法,大家只好下车用砍刀将树枝砍断才得以通过。那一趟,王建文还沿途到古拉乡的俄玉、日托、觉布如、察空、目本等村走访和慰问贫困户,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关怀。在古拉乡目本村,王建文经过与村民的深入交流和动员,最后确定了整体搬迁的具体时间和事宜。

从2014年11月中旬以来,在王建文的带动下,察隅援藏工作组的所有援藏干部都去过古拉乡目本村调研,有的干部甚至还去过不止一次。2015年5月,广东援藏干部、察隅县政府副县长杨世农带队赴目本村调研;2015年11月,深圳援藏干部、察隅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李劲章带队进入目本村,协调搬迁事宜并慰问困难群众;察隅工作组多次冒险进入怒江河谷的目本村调研,既锻炼了队伍、鼓舞了士气,也为做好整体搬迁项目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得益于两次亲自进村调研,让王建文感觉到目本村的整体搬迁、精准脱贫工作重任在肩。“想干就一个理由,不想干却可以找一百个借口。”王建文说,对于察隅援藏工作组来说,目本村地质灾害整体搬迁工程原本就是一个“自讨苦吃、自加压力”的项目。“本来我们的援建计划都已经规划完毕,你只要按部就班地完成好就行了。但考虑到目本村200名村民的安危,还是促使我决定借项目中期调整的契机,将目本村的整体搬迁纳入援建计划。”

幸好,在深圳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本村地质灾害整体搬迁工程的资金筹集顺利。2015年6月16日,目本村整体搬迁工程如期开工。经过10个月左右的建设,如今,上察隅镇巩固村附近建起了30户带院落的藏式民居,每户占地540平方米,家具电器一应俱全。此外,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通往村里的道路桥梁正在施工,为村民们新开垦的将近400亩土地正在整理。今后,村里的孩子们就可以到上察隅镇中心小学就读了,从村里到学校,步行也就二三十分钟路程。2016年5月30日,目本村200位村民正式搬进了新居,目本搬迁村项目彻底改变了他们和子孙后代的命运,也让他们真正实现了一次落地、长期受益。

世代饱受严重地质灾害威胁的目本村民,真的可以安居乐业了。目本村地质灾害整体搬迁工程,让原本位于怒江河谷里不通公路、资源匮乏、地质灾害频发的目本村200位村民,整体搬迁至该县上察隅镇巩固村附近气候适宜、资源相对丰富的边境一线,切实达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既夯实了边境基础,充分发挥援藏工作“治边稳藏”的积极作用,也体现出“固边、安民、富民”的重要意义。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