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走在章阁社区,广场上的奋斗者雕塑,党群服务中心外的奋斗者长廊,社区公园里的奋斗小径……无处不在的“奋斗”元素,在富士康青工曾海燕的心头激荡起别样的激情。
在北站社区,社区党委牵头统筹25家驻社区单位党组织组成党建联席会,定期会商,交通、卫生等“交叉性”难题迎刃而解。
“安心驿站”里,隔离人员王敏戴上特制的设备,利用5G+VR个性化定制的“安心陪伴”虚拟场景随即映入眼帘,让她足不出户便可亲近自然、放松心情。
凌晨5点,民乐村环卫工杨阿姨“刷脸”走进24小时党群服务V站,从暖心柜取出泡面,在这份爱心早餐中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一个个普通的人物,一个个寻常的场景,共同勾勒出的是一幅深圳龙华区正在建设的“人文社区”的温馨画卷,而“以人民为中心”则是画卷里厚重的底色。
社区是社会的“全息缩影”,连接着千家万户。龙华区通过建立健全理论共学、组织共建、工作共商、资源共享、队伍共建、责任共担的党群共建机制,努力打造以“奋斗、良序、智慧、安心、仁爱”为内涵的人文社区。
近期,深圳龙华区全面推进人文社区创建工作,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城市发展和基层治理全过程,不断深化党建带群建,共建人文社区,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打造“奋斗型”社区 让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唯有奋斗者,才能在历史的年轮上刻印足迹。
对于“奋斗”,章阁社区居民廖绍海有深刻体悟。这位富士康青工热爱跳舞,他自发组织的炫舞天团,不仅带领居民唱歌跳舞,还大力传播公益理念、消防安全和健康知识等。因在社区共建共治中的突出表现,廖绍海被授予共建共治达人荣誉称号,并被街道邀请担任升旗仪式旗手。
营造浓郁的奋斗氛围,引导更多的“廖绍海”脱颖而出,向上发展,成为龙华区打造人文社区的第一要义。
“深圳经济特区的沧桑巨变是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拼搏奋斗干出来的。今年,龙华区全面探索党群共建人文社区的思路,首先要打造‘奋斗’型社区。”龙华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的话掷地有声。
为在全区倡导奋斗,龙华区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坚持思想上引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领全区党员干部凝聚共识、振奋精神;坚持担当中带动,创新实施平战结合、战训结合、战备结合“三战融合”干部培训培养模式,推动干部到群众中去,当好奋斗引领者;坚持事业上助推,推出完备的服务体系助力人才创新创业。同时,为激励广大产业工人争当奋斗者,龙华区开办了工匠学堂,创新线上线下同步学习模式,为青工免费提供技能类、创业类等培训课程18门,目前已惠及青年近10万人。
打造“良序型”社区 让人人都能有序参与社区治理
今年9月29日,深圳首个基层治理学院在龙华区揭牌成立。该学院将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基层治理新路子,从而加强基层治理技术、能力、人才储备,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共治的能级。
基层治理学院揭牌,意味着龙华区打造“良序型”社区迈入新阶段。
作为深圳市产业大区,龙华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九成以上,如何引导这一主体人群有序参与社区治理,是龙华区城市治理的重要命题,更是打造“人文社区”的应有之义。
党建引领促共治。龙华深化“一核多元”治理方式,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集聚力量促自治,用好社区议事厅、街坊评议团、居民“共享会”等平台,推动成立社区自治组织,建立城中村矛盾纠纷调解、环境提升、志愿服务等队伍,推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由“他组织”向“自组织”转变。
丰富形式促法治。龙华区建成全国首家民法主题公园,推动以文化熏陶、感性共鸣、理性思考、自觉接受等新方式开展居民普法教育,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注重传承促德治。龙华持续开展“好家训好家风好家庭”评选活动,通过家风建设推动社会道德和城市文明建设,深圳北站“U”彩爱心服务成为享誉全国的志愿服务品牌,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打造“智慧型”社区 让人人都能享受更宜居生活
一款“龙小智”人才掌中宝小程序,集理论学习、求职寻聘、研修培训、业务办理、场地预约等于一体,龙华人才动动手指即可一“码”搞定。
一个党员志愿者线上调度平台,实现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的云端互联、高效对接。目前,可调度党员志愿者已超过1.65万名,每天调度党员志愿服务6场以上。
一系列“红色教育”情景课程,利用5G+VR(AR)技术,重现突发事件处置5G+VR场景,让党员“身临其境”地学习应急处置。
今天的龙华,正以5G智慧之城及“数字龙华”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5G智慧党建,以党务与实务双融双促打造智慧社区。
更多智慧党建的探索仍在进行,更多智慧社区的红利持续落地——
“人海战”变“科技战”。龙华区不断深化“党建+科技+治理”的数字治理模式,建设社区智慧指挥中心,全面推进党建引领城中村“六治”模式试点,创新建立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城中村治理水平,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
“线下跑”变“码上办”。龙华开发应用“i社区码上办”小程序,设置“码上办、码上享、码上学、码上知”等功能,让群众扫码就能提诉求、办业务、享服务。
“现场课”变“云端课”。龙华建设有声图书馆,录制有声版读物,配发智慧书卡“二维码”,社区群众随时扫码学习、在线收听。
“智慧型”社区建设,让龙华居民更加便捷高效地获取公共产品、更加舒心地享受宜居生活。
打造“安心型”社区 让人人都能拥有归属感
“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是千百年前苏东坡的答案,也是走出困厄后常人的心声。
就在龙华区健康驿站隔离期间,湖南小伙李明生深刻体验了何为“此心安处”。
龙华区推出的“安心陪伴”关爱服务项目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离开之际,李明生手书感谢信一封留给了驿站,而如今,龙华区收获的社会各界感谢信和锦旗超过了1000余封(面)。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龙华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大力开展安心行动。一方面,聚焦隔离重点关注对象,打造“安心陪伴”隔离关爱模式;另一方面,聚焦青年学生群体,开设安心热线、安心课堂、安心助教等线上服务平台,打造“安心校园”师生关爱模式,在全社会营造安心环境。
跳出疫情,着眼长远,龙华区在社区品质上下功夫,着力打造“安心”家园。龙华由党组织搭台,柔性引进社区规划师等专业力量,引领公众“参与式设计”,共同推进社区“微治理”“微更新”。今年以来开展民生微实事项目707个,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急、盼、愁问题。
打造“仁爱型”社区 让人人都能感受党的温暖
在章阁社区,居民杨先生一碗泡面的故事温暖着许多人。
不久前的一个深夜,杨先生经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随即进门从暖心柜中取出了一碗泡面。几天后,杨先生给服务中心送回了50碗泡面。
如今,龙华区16个24小时不打烊党群服务V站都将设置“暖心柜”和关心下一代小书库,扫码刷脸即可领取免费食物、保暖衣物和借阅图书等。
小小暖心柜,让社区平添一份人情味,映射出的,是龙华区用党组织的温度,全力营造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良好氛围的良苦用心,而其中,“仁爱”是一切的落脚点。
在龙华区的设计中,“仁爱型”社区致力于构建人性化社会。龙华区倡导“因为更近、所以更亲”的理念,建设了 “1+N+V”党群服务阵地体系,推动党群服务向群众密集、公共服务薄弱的领域延伸,形成“十分钟便民服务圈”。
“仁爱型”社区倡导人情味生活,通过打造社区“大舞台”“大盘菜”大力倡导“家”文化,搭建邻里沟通互动平台,构筑良性社会生态。
“仁爱型”社区营造人文化气息。龙华区依托群团组织等资源,开展“青春家园”“妇女儿童之家”“智荟爱”家庭教育课堂等特色服务项目,并将党建引领与生态人文、乡愁文化、民生幸福相结合,深度挖掘本土文化特色,涵养属于龙华人的“安心文化、奋斗文化、乡愁文化”。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党建带群建、共建人文社区实践探索,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情办好,让群众更有幸福感,让爱充满城市。”龙华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