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了深圳河治理四期工程延芳路罗芳耕作口段。放眼望去,河面十分清洁,绿油油的小草透过堤岸上的混凝土块的空隙生长出来,把两岸装点得绿意盎然。
“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四期工程全面完工后,深圳河上游的防洪基础更加牢固,河流生态也将得到提升。”深圳市治理深圳河办公室工程师胡文青这样对记者介绍。
从1982年4月2日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工程的谈判工作正式开始到2017年7月2日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四期工程全面完工,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已经跨越了35个春秋。时任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现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曾在2012年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30年庆典上如此评价说:“这30年来深港两地在治理深圳河上的合作,充分反映了深港两地政府为两岸居民谋福祉的决心。我相信,两地在各个领域上的合作,将会日益紧密。我很有信心,凭着多年来建立的互助互信精神,深港两地合作将为两地居民带来更大的福祉。”
深港两地通过多种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措施,在解决防洪安全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河道水质及生态环境,为生活在河流之畔的两地人民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为深港两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营造安全的基础条件。
深圳河曾经水患严重
深圳河发源于深圳布吉街道和平湖街道交界的牛尾岭南坡,由东北向西南,流经深圳市区,最终流入香港米埔附近的后海湾。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深圳河由此而成为一条界河。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回归,一衣带水的深圳河又成为连接深港两地的纽带。
深圳河未治理前,河床狭窄,河道曲折,加上受海潮顶托,一遇洪水便宣泄不畅,排洪能力仅为2-5年一遇。据不完全统计,从1993-2002年,深圳共遭遇洪涝灾害35次,直接经济损失达26亿多元,仅1993年“6·16”和“9·26”两场大水,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14亿元。在历次的洪灾中,香港方面也损失惨重。治理深圳河,尽快提高深圳河的排洪能力,成为深港两岸人民的愿望,也成为深港两地政府的共识。
在深港双方的努力下,1982年4月2日,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工程的谈判工作正式开始,组成联合工作小组。1995年5月19日,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工程一期工程正式动工,并于1997年4月18日提前1个月胜利完工。一期工程的实施,使深港联合治理深圳河工程向前迈进了关键性的一步。1995年5月,深港双方开始了第二期工程的前期工作,并于1996年11月开工,1998年11月完工,投资1.4亿港元。2001年12月30日,第三期工程开工,并于2006年11月30日顺利完工。
治理深圳河一至三期工程共治理河段长度约18公里,完成工程投资约20亿港元,防洪标准由治理前的5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下游段的泄洪能力由600立方米/秒提高到2100立方米/秒,航运条件和水环境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四期工程注重“生态”理念
在前三期工程的基础上,2008年4月,深港双方政府正式启动深圳河治理第四期工程的前期工作。深圳河第四期工程起点位于平原河口,终点位于莲塘/香园围口岸上游约620米。
“有了前三期的合作经验,四期工程更加注重生态理念,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生态袋、湿地等设计。”胡文青说。例如,在深圳河治理四期工程延芳路罗芳耕作口附近,工程通过河道适当拓宽+堤防加高,使河段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两岸岸堤则铺设了多孔混凝土块,还有些地方采用了生态袋、土工网等生态环保型材料,目标都是建设生态护岸,通过植被栽植进行堤岸覆绿,实施水土保持,减少对下游河道泥沙输入,减缓下游河道防洪压力。
再向东走的深圳市安芳小学段,深圳河突然变得弯曲起来,有一个几乎是“Ω”形状的漏斗。过去治理河流的经验是“裁弯取直”,目的是洪水来时能够直来直去、尽快流走,可这里为什么保留了这么大的弯曲呢?
胡文青说:“四期工程的设计理念是‘安全、生态’,这处湿地就是典型的代表。”原来,此处漏斗形状围起来的区域,在枯水期就是一个小型的湿地,通过种植湿生植物,起到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作用;一旦上游雨水汇集,又可通过2.2万平方米的滞洪区容纳约8万立方米的雨水,从而缓解防洪的压力,又是典型的“海绵城市”的应用案例。
孩子在安芳小学五年级就读的张女士告诉记者:“5年前我们刚刚来这里读书时,河水不时有异味,近几年随着治理的深入,周边环境也是越来越好了。”
深圳河是界河治理成功范例
河道治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近年来,深港双方在应对深圳河淤积提升防洪标准、水环境改善方面加强合作,将深圳河治理工程不断推向深入。在保障深圳河防洪能力方面,通过开展研究找到了常年维护策略,并实施了防浪墙补齐及加高工程,以及小规模清淤工程;在提升深圳河水环境方面,在多年来共同开展水面保洁的基础上,开展了深圳河污染底泥治理策略研究,等等。
深圳河治理工程不仅为深圳和香港带来了崭新的界河,为保障深圳河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更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法律观念的两个政府共同治理一条界河的成功范例,为深港两地合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和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