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21)举行了启动仪式及首场讲座。今年大讲堂将计划举办50场左右讲座,从上周末启动后将持续至10月,继续为深圳市民带来一道道丰富的精神盛宴。
50场名家讲座主题多元 持续打造“市民的精神粮仓”
据了解,市民文化大讲堂已连续举办16年,是深受广大市民喜爱的文化品牌。作为一个力求真正成为“市民文化、市民参与、市民享用”的文化殿堂,16年来,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坚持“鉴赏品位”的主题,秉承“弘扬人文精神,发展公共文化,丰富市民生活,提升城市品位”的宗旨,自举办以来,共邀请了莫言、周国平、姜昆、陈佩斯、但昭义、王蒙、毕淑敏、邱震海、欧阳奋强等1000多位中外名家学者,共开设1212场讲座。
今年,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将在4—10月期间计划举办以下系列讲座:4月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5月为“历史军事·管理法治”,6月为“生态文明·城市治理”,7月为“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8月为“教育励志·体育健康”,9月为“文学艺术·生活美学”,10月为“社会民生·婚姻家庭”。
2021年度,大讲堂将继续坚持主题系列化,内容高雅化,运作规范化,传播多元化等特点,选择素质高、业务强、口才好、热心公益活动的名家、名嘴来担任主讲嘉宾,紧紧围绕社会时事热点、历史节点,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改革开放,并通过先进文化、高雅文化的传播,提升市民的文化鉴赏品位和文化素养,提升市民的文化自觉,成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精神粮仓”。
开篇两场聚焦“十四五” 名家畅谈现代化发展与宏观经济
4月10日,在2021年市民文化大讲堂首场讲座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以《十四五规划与我国中长期现代化发展趋势》为题展开讲座。
在讲座中,张翼从多个维度对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定位及现代化发展趋势进行了解读。张翼认为,“十四五规划”诞生于重要的历史节点,因此与别的时期有着显著的不同,他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建立共同富裕的社会,在未来的15年历史长河里取得显著的成效;其次,把中国从对农村地区绝对贫困的扶持,逐渐转移为对相对贫困的扶持,进入到未来的全面乡村振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要将中国——一个具有14亿人口的大国带入现代化行列,为全社会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创造出一个“新的模板”。
深圳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的“领头羊”,面临着“开拓性的压力”。张翼结合现代化发展的角度提出建议,他认为,对于深圳的发展来说,“科技是整个未来现代化动力所在”,因此深圳一定要在科技竞争方面为全国创造新的经验;在人口转型方面,深圳需从制度方面把全国的城镇化从常住人口的城镇化,转化为户籍人口的城镇化;最后,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大湾区发展的“领头羊”,深圳更要发挥好大湾区对全国发展的引领作用,将特区的精神播撒到全国。
在4月11日的讲座中,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王小广围绕《问势中国“十四五”及2035年宏观经济》的主题展开讲座,结合“十四五”规划纲要与宏观经济发展方向与市民展开讨论。
“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提出面临复杂的国内和国际的金融环境,王小广从内部结构性改革、世界经济周期、经济需求等方面分析了“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后未来五年发展可能会遇到的“难题”。他认为,未来五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机遇多于挑战。
如何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王小广提出,要建立自立自强的科技和产业,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速度;注重生态,以碳中和倒逼结构性改革,为世界环境保护作出贡献;以扩大内需为起点,释放消费潜力,打造消费强国;此外,更要把握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建立长期的宏观政策、全面深化改革、解决重大的发展问题,以构建全新的发展格局,为顺利达成“十四五”目标任务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