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中央赋予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使命之一。围绕这一国家战略,去年深圳全面启动了各项工作。步入2021年,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圳又作出多项重大部署。
2月20日召开的深圳市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圳市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实施方案(2020-2022年)》《深圳市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等事项,系统部署了深圳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的建设推进机制、光明科学城规划编制等重点事项,谋划了推进科学中心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和近3年重点工作,聚焦科学中心建设的主目标和核心任务,以全球视野提升科学中心的集中度和显示度,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20年,深圳全面启动科学中心建设各项工作,包括加快建设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注册成立、第三代半导体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获批;全市创新载体累计2693家,其中国家级12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85万家,排名全国第二。
在相关专业人士看来,深圳要加强基础研究,不仅要把成果转化好,还要把成果产出好;不仅要保持深圳的产业发达、技术创新活跃的优势,还要回溯加强基础研究,以此来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的创新生态链。
制定科学中心建设“施工图”
日前召开的深圳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上,《深圳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深圳市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实施方案(2020-2022年)》《深圳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等经审议通过。聚焦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2021年深入实施6个方面、54项工作任务,推动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列入国家专项规划,围绕设施集群布局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突破一批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对全球高端创新资源的配置能力,以主阵地作为建设好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力争到2022年基本形成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框架体系,科学中心的主阵地作用初步显现。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之一,光明科学城力争到2022年初步完成世界一流科学城布局,到2035年建成并投入运行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率先建立起一整套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制度规则体系,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
打造国际最高水平科学平台
记者在光明科学城实地采访时注意到,去年5月,深圳市确定光明科学城要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学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承载区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
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光明科学城的建设无疑是关键。目前,光明科学城各项工作蹄疾步稳。2019年1月25日,光明科学城正式开工建设,脑解析和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两个大科学装置配套土建工程项目正式动工。
进入2020年,光明科学城建设进一步提速,3月28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发布。5月2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复了《光明科学城空间规划纲要》,确定了光明科学城要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学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承载区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8月18日,光明科学城综合粒子设施首栋建筑开工建设。
统计数据表明,2020年光明科学城建设项目共28个,总投资近110亿元,包括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等在内的多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持续落地。
步入2021年,光明科学城建设现场再传喜讯:1月2日,大科学装置集聚区的首个落地项目——科学城启动区主体结构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全面封顶,项目将于2022年初实现竣工验收及交付。
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引擎
2021年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重要一年。先行启动区光明区责任重大,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光明区一届三次党代会上,该区提出争做代表深圳参与未来科技竞争的第一艘“冲锋舟”,确定了“集中度显示度”和“高质量高颜值”两大主题词。
2月18日,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光明区召开高质量高颜值发展大会,出台《光明区全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高颜值深圳北部中心的实施方案》,锁定建成新时代深圳的质量高地和“颜值担当”的目标。
光明科学城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之一,做好总体发展规划意义重大。要分阶段分年度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加快推进综合粒子、合成生物学、脑解析与脑模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自由电子激光科学装置,把首批11个“沿途下蛋”成果转化基地用起来、发挥作用。要瞄准建设世界级原始创新高地目标,着力优化科学建设体制机制,全面完善科学创新生态,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源头创新。
据介绍,光明科学城将按照世界级大型开放原始创新策源地、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枢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前沿阵地等五大战略定位,依托重大科研平台建设,以信息、生命、新材料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为主攻方向,协同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运营模式创新和协同开放创新。
从建设的时间轴线上来看,光明科学城力争到2022年初步完成世界一流科学城布局,到2035年建成并投入运行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率先建立起一整套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制度规则体系,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