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圳库 > 新闻报道

大鹏策会硕果累累 《湾区城市生态文明·鹏城倡议》发布

2016-04-18 12:38:18 来源:深圳商报

为期一天半的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大鹏策会昨日圆满闭幕。来自天津、上海、杭州、港澳台以及旧金山等20多个湾区城市代表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齐聚大鹏新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机遇、新挑战”为主题,围绕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方向、新路径,通过主题演讲、互动对话、案例研讨等系列活动,交融智慧,分享经验,取得丰硕成果。

据悉,本次策会在环境保护部的支持指导下,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以下简称“研促会”)、深圳市人民政府和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共同主办,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和深圳市大鹏新区管委会共同承办的一次国际化、高层次研讨会。策会期间,研促会组织技术力量编制并发布《我国重点湾区生态文明建设绿皮书》,对湾区概念、建设湾区生态文明的意义、我国重点湾区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挑战、国外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经验以及我国重点湾区生态文明建设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与对策方略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和探索湾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策会一致通过《湾区城市生态文明·鹏城倡议》会议宣言。湾区代表们认为,优美环境是湾区城市最核心竞争力,湾区城市有责任引领全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为此,代表们倡议,在湾区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坚持海陆统筹,坚持标准引领,坚持多元共治,坚持绿色港口建设。

同时,代表们呼吁,加快出台船舶岸电供电强制性法规,制定船舶燃料油和船舶排放国家强制性标准,加快设立覆盖专属经济海域的船舶排放控制区,充分运用现代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用最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湾区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湾区城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机制,共同应对陆源污染、船舶用油污染、海洋环境灾害、海洋垃圾污染等问题,共同推动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努力实现陆海协调、人海和谐发展。

本次策会根据国内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普遍规律,参考国内外相关评价体系,提出了“湾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向与会代表征求意见。会后,主办方将认真梳理策会中出现的新理论、新观念、新对策等,并形成专题报告。

借鉴深圳实践提出《鹏城倡议》

春盈南海万山绿,花漫鹏城千里红。昨日上午,主办方组织参加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大鹏策会与会人士参观考察了大鹏新区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等建设成果。

在坝光湿地公园,代表们见到了世界现存最大片的最古老银叶林,了解到这里伴随深圳国际生物谷的建设,生态保护区将从4公顷扩大到27公顷。3年后,坝光将成为国际领先的生物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知名的生物产业聚集基地。在较场尾民宿小镇,代表们看到了年均接待15万人次的新区旅游名片。这里通过近年来的综合整治,面貌焕然一新。如今,新区正在较场尾所在的龙岐湾片区规划建设大鹏半岛国家级海洋公园,第一期从较场尾海滨公园开始,规范海滨管理和水上运动秩序。在玫瑰小镇,代表们见到了社区旧工业园区如何转型升级为婚庆产业园区,加快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典范。

“质量深圳,醉美大鹏,彰显生态文明建设巨大魅力。”代表们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行不悖。

结合策会上的探讨与交流,以及大鹏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与实践,代表们提出《湾区城市生态文明·鹏城倡议》,倡议湾区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该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海陆统筹。坚持陆海并重、防治并举,把海洋环境保护与陆源污染防治结合起来,推行排海污染物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大幅度减少陆源污染。加快建立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实行海洋生态红线区常态化监测与监管,确保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得准、守得住。

二是坚持标准引领。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建设生态文明要从发展源头抓起。要以发达国家生态环境标准为借鉴,按照严于国家标准的要求,建立能耗、水耗、地耗、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等地方标准体系,通过高标准、严要求,全面提升湾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质量。

三是坚持多元共治。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在全社会形成生态文明齐抓共管局面。发挥政府调控和主导作用,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发挥社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四是坚持绿色港口建设。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推进船舶港口污染治理。设立船舶排放控制区,全面使用低硫油。鼓励采用更清洁的船用燃料,推广使用更高效率、更低排放的船用发动机。推动靠港船舶全面使用岸电,全面实现港作机械电气化、燃气化改造。

重点湾区生态文明建设应遵循四大对策方略

4月16日发布的《我国重点湾区生态文明建设绿皮书》,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国外有益经验,从湾区的特点、优势出发,以问题为导向,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重点湾区生态文明建设应当遵循区域统筹策略、生态保护策略、绿色发展策略和宜居建设策略。

据了解,绿皮书是一份基础性、系统性的研究报告。书中指出,我国东南沿海、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拥有区域性重要湾区和地区性重点湾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里,这些重点湾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呈现出社会经济发达、交通网络高效、科教资源丰富、城市环境宜居、文化包容开放、人口分布集中等鲜明特征,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了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我国重点湾区作为“一带一路”、“三大主轴”等重要战略的节点,在当前经济下行、“三期叠加”的新形势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实现“美丽中国”等重大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也是破解当前发展难题的客观要求。作为率先发展、较早承受资源环境压力的地区,湾区有责任、有义务引领绿色发展,从源头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湾区社会经济再发展提供绿色新动力,并着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板,为我国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积极引领作用。

近年来,我国湾区生态文明建设已在机制体制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等众多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主要体现在部分湾区相关领域顶层设计先行先试;生态文明相关示范创建率先启动;统一协调机制雏形显现;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成为工作重点;依托城市群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等方面。尽管如此,我国湾区生态文明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系列新挑战,如顶层设计不够,统筹协调乏力;污染问题突出,自然生态退化;内生动力不足,再发展瓶颈凸显;宜居设施欠缺,绿色生活待提升等。

绿皮书选取了纽约湾、东京湾、旧金山湾、卡迪夫湾、奥斯陆湾等全球著名的区域性重要湾区进行分析,总结了改造利用海岸废弃土地、恢复生态湿地、开展湾区清洁计划等保护生态环境经验,构建绿色交通网络、提供休闲滨水空间等提升宜居水平做法,以及引领发展高端产业、推广普及清洁能源、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等发展生态产业措施。

因此,我国重点湾区生态文明建设应当遵循,一是区域统筹策略,主要包括构建协调机制,强化湾区统筹联动;完善政策法规,提高湾区法治保障;深化规划设计,优化湾区空间格局等。

二是生态保护策略,主要包括划定生态红线,严守湾区生态保护底线;强化环境治理,提升湾区环境质量水平;加强生态修复,持续优化湾区生态体系;开展风险评估,完善湾区环境管理制度;加强生态宣传,提升湾区环保意识水平等。

三是绿色发展策略,主要包括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湾区陆海经济综合发展;促进产业转型,推进湾区资源能源集约利用;强化创新引领,提高湾区海洋资源利用效率;实施扶持政策,培育湾区海洋战略新兴产业等。

四是宜居建设策略,主要包括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湾区绿色出行能力;打造生态休闲空间,提升湾区人居环境品质;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湾区公共民生服务;创新绿色生活形式,丰富湾区生态文化内涵等。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