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至5日,2017第六届世界海洋大会在深圳召开,来自35个国家地区500多名专家学者,相关部门、企业代表共聚大鹏新区,共话海洋,共谋发展。
出席此次大会的有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孙志辉,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会长周茂平,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杨洪,广东海洋渔业厅副厅长屈家树,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幼鹏,深圳市海洋局副局长李喻春,深圳市大鹏新区党工委书记王京东等领导嘉宾,以及美国世界海洋理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保罗·霍尔萨斯(Paul Holthus),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尤尔根·克洛兹等国际专家学者。
2020年深圳海洋产值将达3000亿元
地处南海之滨的深圳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更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领军城市。近年来,深圳先后被委以全国首个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和第二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的重任;2017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近年来,深圳将海洋产业列为重点支持的五大未来产业之一,以大鹏半岛、前海蛇口自贸区、大空港海洋新兴产业基地等为载体,积极培育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技术、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滨海度假旅游、海洋文化创意、海洋金融服务等产业,推动海洋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深度融合,培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深圳市政府每年投入2.5亿元资金来支持培育海洋未来产业。
杨洪在致辞时表示,2016年,深圳海洋产值已达1480亿元,并保持年均30%增长率,预计在2020年将达到3000亿元,基本成为具备广泛国际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
同时,屈家树在高端对话中透露,广东省将海洋生物、海上风电、海洋装备制造、可燃冰和海洋公共服务等列为海洋五大未来产业,并将由省政府拨出专款支持发展,大力支持创新驱动。同时,加快推进海洋“放管服”改革,尤其是对广州和深圳两个城市。也就是说,深圳海洋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
区位优势是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深圳、上海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从数据上看,上海海域面积10000平方公里,深圳为1145平方公里;2016年,上海海洋生产总值7311亿元,深圳为1480亿元。无论从海域面积还是海洋产业产值上,深圳目前都无法与上海相比。为什么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排位中,深圳会在上海之前?
大会请来概念提出者、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海上丝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春宇。张春宇表示,提出深圳、上海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基于深刻研究。从2012年起,他及研究团队开始与深圳共同开展全球海洋经济发展调研。他认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必须具备航运、金融、海洋科技、海洋治理、城市腹地经济发展和宜居宜业等7大特征。
张春宇认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具有四大优势,一是宏观背景方面,国际上看,全球海洋经济逐渐向亚洲转移,无论是传统造船业还是海洋未来产业等;国内来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深圳无论是在“一带一路”还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大背景下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二是深圳具有雄厚经济实力,深圳海洋经济得到各级重视,涌现一大批代表企业。三是营商环境优越,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四是区位优势明显,张春宇认为,区位优势是深圳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中的核心竞争力。深圳不仅紧邻香港,背靠产业链最为完善的珠三角地区,而且面对东南亚,是南海周边唯一的超大型城市。“未来南海综合开发将成为中国未来核心竞争力之一,深圳能否借助南海开发之势,一跃成为全球最强城市之列呢?”张春宇说,非常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