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圳库 > 新闻报道

不断优化经济结构 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的深圳样本

2020-10-09 19:32:51 来源:晶报

  深圳经济特区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强,要担当“先行示范”的新使命,就必须创新高质量发展经济体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要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以主阵地的作为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要素配置为重点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这一年多来,光明区强力推进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建设,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事业全面提效,正是深圳经济创新力持续增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高最鲜活的写照。

  光明世界一流科学城的画卷已徐徐展开

  8月24日,位于光明区光侨路以东、公常路以北,连片崛起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正式启用,迎来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和航空航天学院1112名学生。25日,智能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和材料学院共1234名学生入驻。师生入驻给深圳校区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标志着深圳校区建设发展进入新起点。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是继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和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之后的第三个校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一期工程于2018年6月12日开工建设,距离今天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如今,从运动场外极目远眺,七栋落成的崭新的学生宿舍楼并排而立,在蓝天白云红花映衬下分外靓丽。深圳校区建设完成后,将建有20余个院系,可容纳2万名学生在校区内学习和生活。

  毗邻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在以连绵青山为背景的新陂头河右岸,新湖街道圳园路一侧,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天安云谷项目现场,塔吊林立、钩机挥舞,天泵、起重机等正在有序作业,建筑工人们在钢筋架子之间往来穿梭,一派繁忙。热气蒸腾的施工现场,昭示着全面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恢弘画卷已徐徐展开。

  光明云谷项目占地面积2.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680万平方米,是光明科学城科教融合集群与光明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与科学城一并规划,同步建设,全力打造科学城综合配套区,项目涵盖科技研发、健康医疗、绿色生态等核心产业及配套功能,集产业研发、办公、商业、居住、教育、医疗及综合服务配套于一体。

  云谷一期项目总经理王卫星介绍,项目建设周期预计为8到10年,建成后预计片区将引入超过6000家科技及服务类企业入驻,税收超过120亿元,服务超过15万科技人才。

  远不止于此,驱车沿着公常路,从羌下侨村一路向南,视野中茂盛的丛林绿地、高矮错别的工业区和住宅区都将成为历史,中山大学配套项目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附属幼儿园,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以及涵盖会议厅及学术报告厅,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国际会议中心,科学城智慧公园都将在这里依次崛起,相映成趣,国际味十足。

  着眼于世界,着眼于未来,光明科学城要形成世界级科学城的核心功能,建成国际化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展望到2050年,要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中心,持续产出大量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性成果,成为新一轮国际科技产业革命的策源地,成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引擎。数据显示,光明科学城核心区今年的建设项目已有60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400亿元。

  深圳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

  一年多来,深圳不断优化经济结构,“高质量发展高地”成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深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出新路。

  目前,深圳已构建起“四个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即全市产业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四大支柱”产业为主,经济增量以新兴产业为主,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三产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成为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最大、集聚性最强的城市之一。

  深圳先后出台并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在政府引导和“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的基础上,新兴产业表现强劲的增长势头。2019年,深圳新型显示器件、智能制造装备、人工智能等3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7%。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从2017年的9183.55亿元到2019年的10155.51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不断提升,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5086.15亿元,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1596.59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1145.07亿元,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1084.61亿元,海洋经济产业增加值489.09亿元,新材料产业增加值416.19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337.81亿元。

  深圳已成为全国首个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深圳贝特瑞,参与制定电池材料等17个国家标准,也是我国牵头制定锂电池材料国际标准的企业;光启领衔制定全球首份超材料国家标准,奠定我国在超材料技术研究和标准转化上的国际领先地位,打破欧美对前沿科技的技术和标准垄断。同时,深圳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级无人机、移动电话、5G等领域,依靠领先的产品技术标准“走出去”,取得丰硕成果。

  深圳持续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正从以技术创新见长向注重基础研究转型。近年来,在市级科研资金结构中,基础研究资金大约占科技研发资金比重的30%-40%。深圳专门设立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加大基础研究力度,确保基础研究投入比重。除持续加大科研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外,深圳建立社会资源参与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机制,建立联合基金、众筹等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深圳很多企业重视基础研究,建立自己的数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等,聚集全球英才。

  创新不仅是企业的力量,更是社会的力量。2019年末全市各级创新载体2258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116个,部级创新载体604个,市级创新载体1537个。全年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26.15万件和16.6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8.29万件和2.61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75万件。

  目前,深圳正主动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最强,集聚更多高端要素、高端资源、高端企业、高端人才,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不断壮大新动能、提升新势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强大核心引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高地。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