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圳库 > 新闻报道

帕米尔高原养牛记

2019-12-08 19:27:13 来源:深圳广电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喀什地区西部,是祖国的西大门。作为“古丝绸之路”要道,塔县具有“一县临三国”的区位优势,外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接壤。这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善良淳朴的塔吉克族人世代居住在这,守护着祖国的边疆,这里也是新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崇山峻岭之间,如何帮当地老乡从根源上脱贫,在高原上走出一条新路,成为摆在深圳援疆干部前面的一道难题。

  今天是塔吉克人传统的古尔邦节,在塔县提孜那甫乡的安居富民房里,67岁的巴亚克正在跟100公里外的儿子拉齐尼视频通话。40岁的拉齐尼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曾经当过兵,现在是一名护边员。千沟万壑之间,戍边这份事业,拉齐尼家传承了三代。

  海拔40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腹地,多条联通境外的山沟就是拉齐尼家世代巡边的路线。这些地方地势险峻,常发雪崩、泥石流,甚至无路可走,开车、骑马均不能进入,只有“高原之舟”——牦牛才能适应这里的环境。

  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牦牛也是牧民重要的收入来源。拉齐尼的任务就是一边放牧,一边协助边防部队巡逻。

  然而长期以来,因为缺乏野血品种的引入,塔县牦牛弱化老化明显,抗病、抗缺氧能力也逐渐下降。

  天刚刚亮,深圳福田区驻塔县工作组组长、塔县县委副书记范磊驱车前往牧场,护边员拉齐尼家是他的结对户。六年援疆,范磊也成了半个“牦牛专家”。

  近年来,牧民的牦牛越养越小,巡边的路也越来越不好走。范磊意识到,养好牦牛,是固边和富民的重要途径。而要解决牦牛弱化问题,就要引进野血牦牛,从根本上改良牦牛的品质。

  塔县的草,就像覆在地上的一层薄纱,数量上远远满足不了牦牛的胃口。再加上牧民饲养技术和思想比较落后,牦牛一般都会养五六年才考虑卖掉。每年过冬,拉齐尼都要大量购买草料。去年,光这一项就花了一万多块钱。五年下来,甚至可能赔本。

  虽然困难不小,不过在要不要改良牦牛这个问题上,范磊从未妥协过。

  没有草料怎么办?范磊发现,实施草场改良、人工繁育,运用无水自压喷灌、自流灌等技术改变塔县自身的条件,是治本之策。在波斯特多克特这个牧场村,一片绿油油的牧草长势良好。

  下一步,还要给新引进的牦牛安个家。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范磊把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所和深圳基因所的技术团队拉了过来。借助专业力量,经过反复论证,塔县牦牛改良中心终于在达布达尔乡建立起来。今年初,70头从青海引进的野血牦牛安家落户。目前,已有30头小牛犊出生且生长状况良好。

  年底前,这些种公牛将被分群,送到边远的牧场,护边员放牧时进行人工繁育。和拉齐尼一样,数千塔县护边员的巡边之路,将会越走越平坦。这些优质牦牛的到来,也会让塔县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