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村成为“城中村”改造的典范
改造后的渔民村文化、休闲、娱乐设施齐全。
高楼林立的花园式小区中,道路干净整洁,孩子的欢笑嬉戏声不断,社区内的渔民村文化广场热闹非凡,举办多日的文艺比赛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老人们则在小区内纳凉、聊天。村民外出也十分方便,步行几分钟就能到地铁站,万象城就坐落在村边。
很难想象,几十年前,渔民村的居民依靠打鱼为生,后期违章抢建成风,一度成为“脏乱差”的城中村。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渔民村的今天。”邓伟雄是渔民村早期的渔民,经历渔民村的变迁和发展,也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的辉煌成就和巨大变革。这个全国第一个实现家家“万元户”的村庄,无疑是深圳经济特区37年发展的一个缩影。
“这里是广东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也正是改革开放,让渔民村从小渔村变成大都市。”渔丰股份公司总经理黄兴炎告诉记者,大家对改革转型充满信心,这也让渔民村向着小康村的目标加快迈进。
“万元户村”的变迁
上世纪50年代,流浪的渔民来到深圳河边的荒滩上,用竹子和茅草搭起草棚,逐渐形成了一个渔村。
这便是渔民村。邓伟雄是渔民村早期的渔民,他出生的时候,一家人就挤在一条船上,在深圳河打鱼为生。后来,大家都“上岸”了,经济条件开始慢慢变好,上世纪80年代,渔民村就家家户户有了电视机、冰箱、收音机等电器。
渔民村的变迁和发展见证和记载了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和巨大变革:上世纪50年代满是鱼塘,村民依靠捕鱼捞虾艰难度日;上世纪80年代家家盖起小洋楼,成为全国最早的“万元户村”;上世纪90年代违章抢建成风,成为“脏乱差”的城中村;2001年,旧村推倒重建为花园式、现代化高档社区;2004年8月,渔民村重建工程顺利竣工,成为深圳乃至国内“城中村”改造的典范……渔民村是深圳改革开放巨变的缩影。
黄兴炎介绍,5年来,渔民村完成了不少“小目标”:“幸福万象”楼盘建成,公司股权改革方案通过,村股份公司与业主签订的房屋出租总承包合同到期后顺利续签,居民的家庭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社区自治也开始了各种全新的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在渔民村这样一个老龄化人口占比较高的社区,为了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村股份公司回收了部分外租物业,在渔丰大厦二楼建成了一个430平方米的老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在渔民村所有人的努力下,生活会越来越好,未来会越来越棒。”黄兴炎说。
“共建共享”深入人心
“海上飘零”“翻身解放”“春到渔村”……在渔民村的长廊里,多幅精美的青铜浮雕记录了今昔的变迁。
如今,渔民村里早就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的渔民了。黄兴炎告诉记者:“在流动人口占93%的渔民新村,没有‘房中房’,没有‘黑中介’,连续10多年没有发生一起治安刑事案件。”
实现社区治理更完善的目标,渔民村并非一帆风顺。
1992年,在深圳农村城市化改造的进程中,渔民村成立了渔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这是全国第一批村办股份制公司之一。但是后来由于忽视规划和盲目开发,不少村民加建、乱搭建,渔民村沦为“脏乱差”的城中村。
面对问题,渔民村人选择变革。2000年,渔民村推倒重建的改造方案出台。2004年,随着旧村改造的完成,渔民村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造后的渔民村各种文化、休闲、娱乐设施齐全,成为了与深圳中高端服务产业聚集的核心城区相配套的精品住宅小区。
渔丰实业股份公司组建了渔丰物业公司,对全村1213套房实行“统一出租”“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物业管理公司与政府的出租屋管理站、计划生育管理站、社区警务室之间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工作联动,提高了管理效益,渔民村再次成为中国“城中村”改造的典范。
“共建共享在渔民村已经深入人心。”在渔民村生活了10多年的石先生感慨道,他已经从“打工仔”翻身当起了老板,周遭的景色和人都在变,唯独他对渔民村的情感没有变,“我见证了中国的巨变,也见证了深圳的巨变,渔民村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如今,生活在渔民村的220名原村民,平均每户一年租金和分红收入达50万元,4000多名外来居民在这里安居乐业,渔丰实业股份公司资产增长了20倍,实现了政府、公司、村民三赢的局面。
渔民村要做特区“样板”
道路干净整洁,邻里和谐融洽,老人、小孩脸上洋溢着笑容,这是记者近日走访渔民村所见到的情景。渔民村成为了特区农村城市化的样板。
在渔民村内,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并不是新鲜事:小区更换了新的门禁系统,村股份公司回收了部分外租物业,在渔丰大厦二楼建成老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
目前,在流动人口占93%的渔民新村,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政策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00%、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综合信息通报反馈率保持在100%、房屋出租率也连续多年保持在100%,没有“房中房”、没有“黑中介”、连续10多年没有发生一起治安刑事案件。
2016年,渔民村又经历了一场改革的洗礼:在渔丰股份公司召开的股权改革表决大会上,44名股东代表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公司股权改革方案。渔丰公司股改打破了股权改革动不得的僵局,让股东“生不增,死不减”成为历史,改变了此前集体股一股独大并虚置的状态,使集体经济发展再次驶上快车道。
此外,渔民村所在的罗湖区南湖街道办事处以问题为导向,以民生需求为动力,在2014年于全市先行先试“社区体制改革”。南湖街道加强系统化的改革设计和精细化的实践探索,在社会管理领域引入经济管理领域关于“标准化”的概念,探索形成了“精良党建、精准行政、精密法治、精心服务”为核心的街道治理精细化建设路径和模式。
正如渔民村村民所说,渔民村是深圳叙事的起点,它的变迁和发展更见证和记载了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的辉煌成就和巨大变革,也是深圳经济特区37年发展的一个缩影。“希望我们渔民村人能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再走出新路。”黄兴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