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广东加快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全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2013-2016年,广东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12.9%,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3.1%。2017年1-8月,广东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8.0%,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同期最高增速,基础设施投资再次成为引领投资增长的主引擎。
(一)民间投资基本全面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民间投资基础设施领域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由2012年的16.2%提高至2016年的21.0%。从行业分布来看,2016年,民间投资邮政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占比分别高达92.3%、72.7%和66.9%;民间资本打破行业限制,通过多渠道进入水的生产和供应、燃气生产和供应、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行业,民间投资占比分别为44.5%、34.4%、41.8%。民营航空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民间投资航空运输业占比从2012年的1.1%提高到2016年的16.1%。
(二)粤东西北地区基础设施发力补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实施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粤东西北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显著提高。2013—2016年,粤东西北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幅以高出珠三角地区8.7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发展;其中粤西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20.8%,在粤东西北地区中增速最快。2017年1-8月,粤东西北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1.0%。
二、重点领域投资项目结硕果
(一)能源建设提供“硬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新增发电机组装机容量2281.55万千瓦;2017年1-8月,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增长32.4%。近年来,广东认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电源项目的建设更加注重环境保护,致力打造清洁能源,一批核电、抽水蓄能、超净排放燃机标准的百万机组投产,环珠三角的天然气外环管网和内环管网实现互联共通。
(二)高速公路实现“县县达”。2012年底,广东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524公里,位居全国第二,但粤东西北地区高速公路密度明显低于珠三角地区,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一大短板。2013年,以建设出省通道和粤东西北连通珠三角地区为主要内容的高速公路建设大会战拉开序幕。截至2016年,全省道路运输业投资年均增长15.1%,并于2015年底成功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673公里,跃居全国首位。2017年1-8月,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30.2%。出省通道方面,陆续建成包茂高速公路信宜至茂名段、大广高速粤境段(连平至从化)、广佛肇高速肇庆段(大旺至封开)、济广高速平远至兴宁段等项目;桥梁方面,江顺大桥、南澳大桥正式通车,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于2016年9月主体桥梁正式贯通,通车时间指日可待。
(三)高速铁路打造“新时速”。随着全国铁路建设进入高铁时代,广东大力推动高速铁路建设,铁路营运里程从2012年末的2577公里增至2016年末的5535公里,营运里程翻一番。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铁路运输业投资年均增长21.3%;2017年1-8月,铁路运输业投资大幅增长69.9%,广州至汕尾客运专线铁路正式开工。期间,厦深铁路于2013年12月28日、南广铁路和贵广高铁于2014年12月26日相继开通,进一步缩短了珠三角与西南地区、海峡西岸和长三角地区的距离,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有16个地级市通高(快)速铁路。此外,珠三角快速城际轨道交通建设也进展顺利,莞惠城际(惠州段)、广佛肇城际均于2016年建成投产,进一步丰富了珠三角地区群众的出行选择。
(四)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业投资年均增长19.7%;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年均增长21.6%,公共交通服务不断改善。广州和深圳的累计运营里程居全国第三位和第四位。广东的地铁建设从中心城市拓展到珠三角的其他地区,如东莞市地铁R2线于2016年开通运营,是我省第一个获得国家批准、自主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地级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了跨时代的成就。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能源、交通、城市建设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将迎来新的浪潮,全省上下将继续打造“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功能体系,增进人民福祉,共享发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