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全面推行河长制5周年集中采访活动一行人来到此行第一站——广东省肇庆市,观览江滨堤景福段碧道及羚羊峡碧道。
广东“十大浪漫碧道”之一——江滨堤景福段碧道
漫步在江滨堤景福段碧道上,清风徐来,驻足的观光的家庭其乐融融。
肇庆市端州区江滨堤景福段碧道位于肇庆市端州区景福围江滨堤路南侧,西起西江南路,东至羚山涌口,全长10.5公里。江滨堤景福段碧道沿西江而建,设计以尊重现状为原则,避免大挖填方,对岸线进行了合理改造以及景观的整治和提升。同时,通过构建水生态改造、硬质驳岸改造、湿地花海等方式美化岸线景观、提供水生生物栖息空间等多种功能。这里科学分层种植了约60余种耐水或水生的花草,每个季节,市民都可以欣赏到花海不同的面貌。
肇庆市水利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卓亚告诉我们,在江滨堤景福段碧道建成前,河堤边杂乱无章,如今,这里已被评为广东“十大浪漫碧道”之一了。江滨堤路改造及碧道建设,较好地疏导了端州城区的交通;堤防加固大大提高了端州城区的防洪安全。现在碧道江滨公园成为肇庆市民的网红打卡点,为市民提供了休闲的好去处。
打卡肇庆羚羊峡碧道,近距离感受治水成效
乘船穿越羚羊峡碧道,绿水青山近在眼前,让人心旷神怡。
羚羊峡碧道碧水盈盈,两岸青青,构成了羚羊峡森林公园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肇庆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左允杰告诉记者,多年来,肇庆市通过抓好四大“源”防控治理水污染,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水环境数据排名稳定在全国前30名以内。目前,肇庆市省考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劣Ⅴ类水质为零,黑臭水体基本消除,西江、北江等大江大河水质稳定达到Ⅱ类。
今年,是广东省肇庆市推行河长制的第五个年头。2016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五年以来,肇庆市坚全面深入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牢牢扛起河湖管理保护政治责任,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河湖长制工作取得亮眼成绩,七大成效,一一细数: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河湖管护责任
肇庆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践行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方针,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党委书记挂帅的双总河长制,坚决把河湖治理的第一责任扛在肩上。目前,肇庆市1094条河流(段)、7座湖泊已全部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市级河长主动担当作为,带头巡河履职,统筹协调解决河湖管护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河湖面貌明显改善。2017年以来,全市四级河长2034名,巡河超32万次,发现并解决影响河湖健康问题7589个,处理公众投诉问题201宗,群众满意度逐年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持续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大湾区绿色生态屏障
肇庆市坚持把水污染防治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聚焦省考以上断面达标、污染河涌和黑臭水体治理等重大战役精准发力,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实施《西江水质保护负面清单》,严把项目审批关,严控污染源头。
今年1-9月,肇庆市国考断面水环境质量在全国排名14,省内排名第1,11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均优于Ⅱ类水质目标。2021年1-10月新增、改造城镇污水管网193公里,88个建制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建成,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设实现全覆盖。积极推进肇庆四会绥江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出台《肇庆市星湖风景名胜区七星岩景区保护管理条例》。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环境违法问题整治完成率和生活污泥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9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3.28%。
高质量推进碧道建设,激发全域旅游新活力
肇庆市因地制宜、科学谋划、试点先行,把碧道建设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水环境治理、水利工程建设、省级廊道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目前,全市已完成碧道建设204公里,超额完成省下达的计划任务。肇庆端州区碧道示范段将星湖、仙女湖、西江等重要水域串珠成链,打通断点阻点,盘活北岭山、羚羊峡等优质旅游资源,形成北岭山-星湖-羚山涌-西江-羚羊峡旅游生态线路;肇庆新区砚阳湖碧道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和调蓄洪能力,提升城市景观和绿化水平,塑造“湾区绿洲、醉氧鼎湖”城市名片,彰显山水鼎湖优势和特色;贺江碧道画廊则结合省级廊道、美丽乡村和全域旅游进行建设,被评为3A景区;四会市将古迹和现代景观结合起来,建成“古今并存,多元结合”的四会古邑碧道画廊;广宁县依托绥江靓丽的自然风光,建设具有竹乡特色的绥江碧道。
碧道将一批地方特色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将零散的各类自然生态资源及人文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的肇庆旅游品牌,推动肇庆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康养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严守水安全发展底线,坚持兴水利惠民生促发展
肇庆市加强防洪抗旱集中统一调度,实施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加快省西江干流治理工程(肇庆段)建设,强化中小河流治理目标管理,开展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补齐小型水库安全风险管控短板,提升城镇防涝体系建设,增强抵御洪涝干旱灾害能力。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坚持节水优先,深化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创建安全节水型小学6所,节水型小区26个,节水型公共机构79家,端州区、鼎湖区成功创建县域节水型社会,筑牢水资源基础。全力打通农村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高位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工作,从2019年起,累计实现集中供水农村人口341.96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97.07%。
扎实推进河湖管护工作,努力实现幸福河湖目标
五年来,肇庆市水政执法队伍共开展执法巡查10299次,出动执法人员41433人次,打掉非法采砂点992个,清理收缴采砂作业工具992批(含内河查处的小型改装抽砂船);累计整治“四乱”问题656宗;投入资金近3亿元,清理漂浮物26万吨,清淤河道748千米,基本消除大面积水上漂浮物。2019至2020年肇庆市已全面完成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135条河流(段)的管理范围划定工作,今年以来,已完成50平方公里以下河道管理范围66条,新设66个二、三级支流水质监测断面,开展护河志愿活动400多场,努力守护河永畅、水常清、堤恒固、岸满绿、景多美的幸福河湖。
坚持“开门治水”,加强社会宣传动员
肇庆市创新工作模式,打造“共青团+河长办+公益组织+新媒体矩阵”工作模式,广泛引导社会群众参与,护河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达4.21万人,占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6.22%。市河长办联合6个社会公益组织,结合创文、文明行为促进、垃圾分类宣传等,组织护河志愿者深入社区、江边、河边开展护河志愿服务,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组织基层河长办工作人员、基层河长到浙江大学参加河长制专题培训,提高河湖管护意识和履职能力。
河长制工作亮点多,河湖生态明显改善
一是建立河湖管理新模式,打造跨区域合作执法机制。肇庆市高度重视西江、绥江的联合保护,全力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建立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与佛山、云浮、梧州、贺州等地跨市合作执法,共同打击河湖禽畜养殖污染,做到同心同力共保“母亲河”。
二是清淤创出地方特色。四会市成立水务清淤工作站,在清淤工作中充分发挥“省、快、活、管”的特点,清淤整治收到良好效果,创出有地方特色的河湖治理先进经验。2019年9月10日,四会市水务清淤工作站模式在全省农村水系清淤专项改革研讨会得到大力推广,极大的鼓舞了肇庆市创新基层工作热情。
三是坚持生态发展理念,强化水资源管理。肇庆市按照“节约、清洁、安全”的生态发展战略,从2017年起主动开展绿色小水电项目筛选和创建工作,通过科学规划设计、规范建设管理、优化调度运行、有效宣传引导,充分挖掘绿色小水电对保护生态、保护环境、改善民生、惠及当地农民利益和实现水能资源的科学开发以及可持续利用的积极作用。2017年以来,肇庆市14座小水电成为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全省共有46座)。
四是全力打造优质水环境,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肇庆市制定印发《肇庆市星湖风景区七星岩景区保护管理条例》,以立法的形式规定景区内湖泊实行湖长制管理,明确了水质综合整治措施和建立水质监测制度。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完成肇庆星湖(里湖)山水林田湖草综合生态修复项目,重构“水下森林大氧吧”生态系统,再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下森林丰美、白鹭成行”的人民向往的美丽画卷,该项目被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评为“2020年广东省生态环境公众参与十佳案例”,2020年10月,生态环境部授予肇庆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2020年11月,肇庆市成功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下一步,肇庆市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第一、生态优先,推动河长制全面落实。
一是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高标准完成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硬指标硬任务,切实加强水安全和水资源保障;
二是高质量建设万里碧道,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要务实稳妥推进碧道建设工作,优先解决好江河安澜和水污染防治的问题。要规划引领,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步骤科学有序推进,高水平打造万里碧道“肇庆样板”;
三是进一步压实河长制湖长制责任,不断提高水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压实各级党委、政府责任,坚持“一线工作法”,严格落实常态化巡河要求,严格监督考核,继续做好河长湖长述职工作。推动水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新突破,为把肇庆市建设成为彰显中国特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作出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