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研究投入大,成果多,而且颇具特色。但在地域文化一般性研究基础上,如何抓住当代岭南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和特征,既对广东现代化建设起积极作用,又能在全国突出自身文化以及其研究的特色,这已引起文化学者的重视,城市文化因而成为岭南文化的现代课题。
从世界范围看,城市文化研究如火如荼,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都市化趋势迅猛发展的结果。城市化在本世纪先是在西欧北美发达工业国家中兴起,下半叶已席卷全球。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形式彻底改观。专家预测本世纪末全世界城市人口将占总人口的50%,21世纪初10年里则可能达60%。城市化已成为现代化、工业化极其重要的内容,城市文化已成为现代文化的代表。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都市化趋势相当显著。其中尤以京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城市带,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城市带和以香港、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典型代表。当代中国主流文化也以这些城市群(带)为代表。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岭南文化由非主流文化转变为主流文化之一,过去人们只看到经济这一因素,却忽视了城市化以及市民文化主导现代文化主流这一事实。目前珠江三角洲已发展为平均70公里一座城市(含建制镇),省辖市10个,建制镇434个,城镇人口667万,约占总人口的41%。城市化水平已赶上世界平均水平,远高于国内水平。城市文化已成为岭南文化的主导,当代岭南文化以岭南城市文化为其代表。
伴随着现代生活前所未有的丰富多样,当代岭南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岭南文化产生了不同于传统农业社会的特征。岭南人传统的带道家意味的恬淡生活风格已因紧迫的生存和发展意识而有所改变。岭南文化的重要特征如重商性、开放性、兼容性、多元性、享受性、致用性、直观性和远儒性等在当代条件下增添了新的内容或带上了新的特点。在城市这一空间条件下发展出新的时间观念和效益观念。深圳人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可看作当代岭南文化观念中紧迫性和效益性的代表,这是传统岭南文化中未有突出表现的。城市化促使岭南市井社会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民主意识、公平意识、法律观念、教育意识等逐渐深入人心,改变着岭南社会的文化结构。岭南文化还是一种世俗文化,但城市工商界、知识界作用的日益重要,使世俗文化中的平民性、平等性倾向愈益明显,对经济、政治、文化的许多方面起着引导和制约作用。所以,岭南文化的研究在当代根本不能脱离城市,对城市缺乏文化研究,不可能在岭南文化的研究上有所突破和贡献。
城市研究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文化哲学研究,没有上升到这一层次并在这一层次理论指导下,试图孤立地解决城市各方面问题,就会陷入片面性,甚至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涉及城市研究的学科现已有不少,如城市建筑学、城市环境学、城市管理学、人文地理学、生态人类学等专业学科以及民俗学、信息学、社会学等基础性的社会科学类别。但同时我们又必须在广阔的文化视野中研究城市。
人类建立城市,从事城市研究,其根本目的是有利于人的生存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本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统一,对城市的文化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将城市及城市体系看作复杂的巨系统,只有在文化的层面上总体把握城市,解剖分析这一系统,并且始终关注文化的核心层面价值及价值观,关注人的问题,才能在真善美统一中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类对自身的终极关怀。城市各相关学科在此基础上统一协调地发展,才能克服形而上学的片面性,“城市病”才有可能不断得到克服,愈益都市化的岭南,其文化才能更加富有活力和生机。
【来源:《羊城晚报》1997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