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怀集:砥砺进取七十载 牢记使命启新程

2019-09-26 11:58:00 来源:西江日报社

  1569469675568.jpg

  怀集县城远眺。 

  物换星移,岁月如歌。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怀集人民走过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怀岭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近年来,怀集紧紧围绕园区建设、产业强县、乡村振兴、三大攻坚战等重点工作集中发力,在加快建设肇庆城市副中心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今天的怀集,园区发展蓄势待发,农业产业欣欣向荣,乡村振兴干劲正足,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发展活力不断释放

  近年来,怀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改革部署,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大胆探索适宜怀集特点的改革经验,有效推进农村宅基地拆旧建新和有偿退出机制、围绕“党建+产业发展”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以及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3项专项改革试点。

  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深化“多证合一”服务模式,企业开办全流程减至1个工作日。

  深入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和“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改革,升级县行政服务中心实体办事大厅,“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走在全市前列。公布134项“零跑办”事项和555项“只跑一次”事项,建设工程规划类许可证核发、不动产登记等审批登记事项办结时限全面提速,不动产交易登记最快1天可出证。大力推进“减证便民”,依法取消证明事项58项,群众办事更加便利。

  坚定产业定位不动摇 工业发展后劲持续

  怀城晨曦,天清气朗。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内厂房林立,道路纵横交错,呈现一派现代化工业蓬勃发展景象。

  近年来,该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工业发展“366”工程和创新驱动“1133”工程,以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为主战场,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县,坚持“一主两辅”产业发展体系,开展“项目落地年”“工业园区建设年”“招商引资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科学调整产业布局,新一代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集聚,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迈进。

  截至目前,入园项目有130多个,总投资约112亿元。其中,建成投产项目66个、在建项目44个、筹建项目26个,食品加工企业20家,规上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工业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 农村面貌明显改善

  怀集始终把做好“三农”工作作为全县工作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全力开展新农村创建工作,扎实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全县19个镇(乡)全面铺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功创建洊水稻香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广大农村干净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同时,岗坪镇创建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示范镇和省际接壤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工作有序推进。怀集丝苗米产业园、蔬菜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全县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6个,居全省县(市、区)首位。乡村旅游焕发生机,成功举办第一届农民丰收节、第二届品茶节,华辰玫瑰园被评为省休闲农业与旅游示范点、市乡村旅游示范点,大岗镇被评为市乡村旅游示范镇。

  坚决打好攻坚战 高质量发展势头正劲

  怀集坚持问题导向,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着力防风险、固底板、补短板。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落实“1+N”扶贫政策和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去年发放贫困户基本生活保障金350多万元、贫困家庭学生生活费补助和免学费补助2400多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800多户。

  为了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县委县政府下足绣花功夫。突出抓好就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产业扶贫,去年累计实施财政扶贫资金产业扶贫项目132个。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县14个镇(乡)污水处理厂和775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村庄保洁覆盖面和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市场化运作率实现两个100%,主要河流水质持续达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市第一。

  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 谋划大湾区集散基地

  怀集是大湾区与大西南沟通的重要通道与物流中转桥头堡,“三高一铁”交通网络交汇贯通怀集全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良好的用地条件,被国家赋予打造大湾区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的历史使命。

  为此,怀集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近8000万人口核心市场对绿色、安全食品的巨大需求,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积极推动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全力做大做强粮食、水果、蔬菜、禽畜、茶叶、南药等富民兴村产业。

  怀集出台实施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并积极申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充分发挥“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大湾区“信誉农场”培育点等品牌优势,促进特色农产品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依托建设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的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目前物流产业园、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农副产品电子商务园启动规划建设。其中,选址1万多亩的怀集白石片区作为核心起步区建设物流产业园区,配备国家级食品工业研发中心和具有国际水平食品检验检疫中心。建立食品安全追溯机制,积极推进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确保农副产品安全。

  交通迎来大发展 东融西联桥头堡

  改革开放以来,怀集交通走过了风风雨雨,成就了如今翻天覆地的变化:2000年,乘“四通大会战”东风,实现全县村村通公路;2003年11月十三座“索改桥”完成,解决了群众渡河难问题;2007年12月,全县行政村道路基本实现硬底化;2010年12月10日,怀集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二广高速怀城至岗坪段开通;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怀集站正式开通,怀集步入高铁时代。

  怀集县四通八达的农村路网连通了县、镇、村,极大地缩短了城乡通行时间,不仅成为方便群众出行、带动产业发展的幸福路,更成为一项增强群众获得感的民心工程。

  怀集加快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当前,怀集已形成“三高一铁”交通网络,贵广高铁、二广高速、汕昆高速和在建的怀阳高速在怀集境内交会贯通。今年7月10日怀集开通直达深圳动车,大大缩短两地通勤时间。怀集“三高一铁”的交通新格局,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的机遇,怀岭大地上发展呈现出了一派大跨越、大发展的火热景象。

  倾心尽力办好实事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昔日杂草丛生、垃圾成堆的滩涂地和江堤,变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园和步道、绿道……以往“脏乱差”的县城,如今风景靓丽、宜居宜业,群众幸福感“爆棚”。

  每天都在沿江西路树荫空地练习舞蹈的陈丽萍女士说:“宽敞的沥青大道,漂亮的滨河公园,随处可见的绿树鲜花,清新的空气。怀集有大城市的感觉,也有小县城的特色。”

  民生重千钧,惠民贵在行。数据显示,怀集去年把全县85.8%的财力用于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把更多实惠普及广大群众。全县城镇新增就业5160人,新建城区小学2间、幼儿园3间,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000个,新增村村通自来水228个,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社会保险覆盖率均超99%,县第二自来水厂、第二人民医院、新中医院等一批重点民生工程加快建设。

  怀集1160多套乡镇干部周转房全面竣工,326个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县城扩容提质步伐加快,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创文创卫”工作取得成效,成功创建省卫生县城。

  扎实推进法治怀集和平安怀集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大局保持平安稳定,荣获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历届县委县政府、百万怀集人的汗水和激情。怀集从峥嵘岁月走来,正向幸福的未来迈进。怀集必将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以敢为人先的奋进激情、勇争一流的豪迈气概、务实苦干的工作作风,踏着铿锵的步履,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作者:刘浩辉,徐维宁,苏泳生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