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养蜂人的“甜蜜生活”——记云浮市“最美家庭”苏乾开家庭

2015-07-07 21:11:24 来源:云浮日报

苏乾开、石汝清家庭是郁南县建城镇东坑村委苏屋村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从2002年起,夫妻俩开始养殖蜜蜂,在他们的努力下,实现了勤劳致富的梦想,酿出了“甜蜜生活”,并带领村民共同走上劳动致富的道路,受到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艰辛创业,勤劳致富

苏乾开夫妻俩从2002年开始养殖蜜蜂,因为缺乏蜜蜂养殖的经验与技术,经常被蜜蜂蜇得鼻青脸肿,吃尽了苦头。有时遇到蜜蜂成群飞走,又百思不得其解,夫妻俩真是欲哭无泪;遇到蜜蜂生病找不出原因,自己也急得生起病来。由于养殖数量少,加之养蜂技术不够娴熟,刚开始养蜂时,夫妻俩一年到头起早贪黑地忙活下来,也只能够勉强保住本钱。

穷则变,变则通。性格倔强的苏乾开没有被困难吓倒,自此以后,他经常拜访一些养蜂能手,将别人介绍的经验和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他还经常购买有关书籍钻研蜜蜂养殖知识,甚至到广西、浙江等地参观大型的蜜蜂养殖场,不断学习、积累蜜蜂养殖技术,慢慢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养蜂技术。慢慢地,夫妻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在人工育蜂、分蜂、换蜂王等方面的技术站在了郁南县前列,大大提高了蜂蜜生产的效率。2011年,他们的养蜂场已初具规模,当年7月,苏乾开联合东坑村蜂蜜养殖户成立了郁南县钊记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这家合作社是苏乾开夫妇及东坑村蜂蜜养殖户共同的心血,也是郁南县首家养蜂专业合作社。2013年3月,石汝清通过县、镇妇联贷了5万元,用于扩大蜜蜂养殖,此后,苏乾开夫妇的蜜蜂养殖达250箱,年产蜂蜜达4000多斤,并在都城镇设了一个蜂蜜销售点,年收入达12万元。

孝贤持家,日子甜如蜜

苏乾开有一女一子,女儿在德庆县德城中学读初三,儿子在都城镇小学读三年级。夫妻俩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其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重视对孩子“三观”的教育,教育孩子学做人、学做事。因为教育得当,两个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苏乾开的父亲今年已经70多岁了。2005年,老人因中风致行动不便需要人服侍,夫妻俩并未因此嫌弃老人,对老人知冷知暖,该看医生时绝不怠慢,还经常给老人做按摩。因料理得当,老人病情好转快,现在生活基本能自理。苏乾开的母亲也年近古稀,石汝清随时关注婆婆的身体状况。老人生病时,石汝清总不忘提醒老人适时吃药或增减衣服,家中所需的柴米油盐也及时购买回来,从不让家人操心。

苏乾开夫妻孝老爱亲、教子有方,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为孩子作出了表率。“相信通过辛勤劳动,我们的生活会越过越好。日子过得比这蜂蜜还甜!”石汝清说。

诚信经营,致富思源

苏乾开夫妇在都城设的蜂蜜销售点所售的蜂蜜,全是不含任何添加剂、纯天然、品质上乘的蜂蜜。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他们销售的蜂蜜在市场上有口皆碑,珠三角的顾客也慕名前来购买,完全不愁客源。为确保蜂蜜质量,夫妻俩大胆创新,一是保证蜜源。夫妻俩平时密切留意周边县市植物的开花情况,哪里蜜源多,苏乾开便马上把蜜蜂装进蜂箱,用货车运送到植物多花开蜜源好的地方,让蜜蜂采到新鲜的花粉,提高蜂蜜的产量和质量;二是延长蜂蜜生产期。普通蜂蜜养殖户的蜂蜜生产周期一般是7天,但苏乾开为保证蜂蜜的质量,将蜂蜜生产周期延长至10天,使蜜蜂有足够时间循环醇蜜至蜂蜜自然成熟,确保蜂蜜质量;三是生产蜜源。夫妻俩在自己的山上种上了鸭脚木,而鸭脚木正是蜜蜂产冬蜜的蜜源,确保不因蜜源短缺降低冬蜜的质量。

通过养蜂富裕起来的苏乾开夫妇热心公益事业,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去年,在苏屋村的生态文明村建设、教育创强活动和村道建设上,苏乾开出资出力,除了捐赠资金外,夫妻俩还经常义务投工投劳参与东坑村的生态文明建设。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苏乾开并没有因为成功而沾沾自喜,而是大方地和乡亲们分享养殖经验,免费传授养殖技术。村内外有很多村民经常向他们请教养蜂技术,他们向来知无不言,从不吝惜分享自己的蜜蜂养殖技术。


作者:罗木好,黄宇敏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