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伊顿实验学校2013年落户云浮市,不仅填补了云浮市优质民办教育的空白,而且以构建人人高效课堂、打造幸福校园、培养幸福天使为内涵的“幸福教育”,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备受各界好评。
何为“幸福教育”?就读伊顿实验学校,幸福在何体现?近日,记者专门采访了该校校长陈再武,探寻幸福之源,感悟幸福之道。
“身心愉悦”带来“幸福教育”
“幸福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是大家发自内心的感受。”陈校长对记者说。接着,他带记者感受学校的艺术之窗和文化天地。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这才是团队!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涓涓细流,如沐春风。有如此情怀和境界,怎么会不让一个个灵魂得到升华?”这是江西赣县实验学校章校长到云浮市伊顿学校后写的一段真实感受。
“常怀感恩之心,一生快乐无穷。这些孩子在伊顿,犹如原石在珠宝师的手下变得越来越璀璨。在伊顿,爱是永恒的旋律,是快乐的使者,也是伊顿学生一生的宝贵财富,一代一代,传唱不休。” 这是摘自黄安吉的家长《翅膀的骄傲是迎风》的一段话。
陈校长说,在伊顿,幸福无处不在。这种幸福来自学生的上进,来自家长的感恩,来自老师的自信,来自同行的鼓劲……幸福,写在了每一个学生的笑脸上,埋藏在每一个员工的爱心中。
“家校互动”唱响“幸福教育”
记者在伊顿采访时,正好是该校师生小家庭举行“伊顿梦想秀”的海选。每一个家庭都踊跃报名,各展才艺,畅谈梦想。古筝、钢琴、葫芦丝;街舞、民族舞、霹雳舞;说唱、摇滚、中国风;跆拳道、双节棍、呼啦圈……高潮迭起,异彩纷呈。孩子们自信满满,大气灵秀的表演体验到了伊顿的“校妈”家妈一家亲的温馨与感动。这些可爱的幸福天使是如何培养的?家校一家是如何营造的?陈校长告诉记者,家校互动使学校推行的“幸福教育”越唱越响。该校首创的“人人课堂”、“幼儿后教育”、特色鲜明的班级名片、爱心满满的“师生小家庭”、学生担纲主持的家长开放日、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每日晚修前的新闻点评、因材施教的教育会诊、每天一小时的阳光晨练、专业教练执教的运动队、身体力行的厨艺课、学生辩论会、学科趣味知识竞赛……这些措施都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生动活泼的,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是该校推行“幸福教育”而走出的特色之路,深受师生的喜爱、家长的青睐以及同行的好评。
“课改”成就“幸福教育”
“因为对孩子们的爱,我们大力实施课改。我们的人人课堂就是尊重人的自然个性而构建,就是要培养高智商高情商高逆商的自然人而建,个性独立,善表达,会分享,懂合作,能考试,这样的孩子在学校在家庭都会幸福!”陈校长对记者说。
陈校长成长于“唯楚有才”的荆楚大地,成名于苏州外国语学校,成就于云浮伊顿。20出头在家乡公办学校工作时,就以善思敢言、见解独到而闻名,20出头就出版教学专著。后工作于国内知名民办学校集团——福建西山,并跟随国内课改风向标人物、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研习课改,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教改经验。在苏州外国语学校主持学校课改,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一举奠定了苏国外的名校地位。
来到云浮伊顿实验学校,陈校长带着课改梦想而来,带着幸福校园的设计蓝图而来,更是带着为每一位学生的幸福一生奠基的愿景而来。谈起幸福教育治校之道,陈校长侃侃而谈:“在伊顿,我们秉承的是‘实德育、优服务、高质量、创特色、铸品牌’的办学方针,以课改为中心,以德育为抓手,培养高智商高情商高逆商的现代人。”
陈校长说,课改初衷是给每一个个体释放能量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都能学会当堂的知识;同时培养自信,敢于开口表达;会考试,能考高分。实现这一课改初衷的途径就是建设班级学习小组,构建“人人课堂”。
在课改中,该校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幸福教育”带来的“幸福”,而且成就了一支幸福的精英教师队伍。新人虚心学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龄仅仅一年的彭友花老师面对几百名同行作专题课改讲座,成功推广“英语人人课堂模式”;还有吴宝玉、夏培芬等刚入职的老师,高效课堂有模有样、有声有色。每一位老师,每一门学科都能随时展示“人人课堂”模式。
“幸福教育”成为该校的特色,也为该校赢来了一个个荣誉:被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文学学院授牌“外语教学实验基地”;2015年地理生物中考会考,地生两科平均分都是云城区第一;因课改突出,两年来吸引来自省内外的近7000名教育同行和社会名流来校交流观摩“人人课堂”高效课改模式;吸引了省内外50多批次的同行们前来交流探讨,尤其是受到了国家级教育专家、北师大外国语文学学院院长程晓棠的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