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专访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曾孙女:他曾说全球发展不能没有中国

2021-08-10 11:30:53 来源:南方都市报

  “我的曾祖父坚信,中国的力量在于未来将无法被忽视,全球的发展也不能没有中国,事实证明他是对的。”57年前,在法国前总统夏尔·戴高乐将军的推动下,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57年后,回忆起这段往事,他的曾孙女娜塔莉·戴高乐(Nathalie de Gaulle)向南都、N视频记者感言道。

  戴高乐将军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64年1月27日,在东西方冷战正酣的大背景下,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历史性决策,在中法之间,同时也在中国同西方世界之间,打开了相互认知和交往的大门。

  尽管戴高乐将军一生无缘造访中国,但戴高乐家族与中国的情缘延续至今。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戴高乐将军的曾孙女、现为法国多个商业组织创始人和负责人的娜塔莉·戴高乐接受了南都、N视频记者专访。她表示,中国这个东方古老大国所散发的能量和力量让人着迷,“这片土地似乎能让一切美好都成为可能。”


娜塔莉·戴高乐。受访者供图

  【专访娜塔莉·戴高乐】

  “曾祖父深信中法建交对世界发展有益”

  南都:1964年,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回顾这段历史,你如何评价曾祖父为中法友谊所做的贡献?

  娜塔莉·戴高乐:1964年1月27日,戴高乐将军所领导的法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标志着当代中法友谊正式开启。当时这一在外界看来非常大胆的举动,最终促成中法两国在各个领域率先全面开展对话,往后的数十年,中法友谊从未动摇。


  


  1964年6月,中国首任驻法国大使黄镇在巴黎爱丽舍宫递交国书后,同戴高乐总统(中)合影留念。

  我的曾祖父是个务实的人。父亲告诉我,曾祖父常说中国的力量在于未来将无法被忽视,所以他希望推动法国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而除了基于外交政策的实用主义,他为人类服务的心也是不变的。他曾说,中国的文明历史悠久,全球发展不能没有中国,他深信中法建交对世界发展有益。就如他在中法建交后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所说,“法国只是承认了世界本来的面目”。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南都:你的曾祖父是否影响你看待中国的方式?

  娜塔莉·戴高乐:很遗憾,我没有与我的曾祖父直接接触过,他的故事我大多是从父亲口中了解的,但他对中国的情怀一直深深影响着我。请允许我再次回到1964年1月31日的那场新闻发布会,我的曾祖父在会上表示,“在广袤的国土上,居住着‘伟大的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是地球上人数最多的民族,中国不仅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中国从根本而言是一个文明,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积极地、建设性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这是多么让人敬佩的眼光和话语。他的话一直鼓励着我去探索中国,中国的文明、地理、经济各方面,都拥有着巨大活力。

  中国的能量和力量让人着迷”

  南都:你对中国有何印象?

  娜塔莉·戴高乐:2014年应中国政府邀请,我和家人参加了中法建交50周年的庆祝活动,那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我第二次去中国是2019年,我以演讲者的身份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从都国际论坛。

  中国这个东方古老大国所散发的能量和力量让人着迷,这片土地似乎能让一切美好都成为可能。作为一名企业家,我也有幸结识了中国很多成功的商业人士、研究人员和学者。很多时候,他们的理念极具创意,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务实意识,与他们的交流让我获益良多。我期望当国际旅行恢复时,能第三次到中国访问。

  南都:你曾说,相信多边主义不会消亡。就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你对多边主义的未来有何预判?

  娜塔莉·戴高乐:21世纪人类所面对的挑战多种多样,也是前所未有的,这包括气候危机,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能源短缺,健康危机,武装冲突等。这些挑战都是在人口爆炸的时代下出现的,无论我们所在何处,都无法逃避,必须所有人一起合作来共同面对。谁能相信全球可持续化发展,能靠一个只为了自己利益行事,毫不考虑其他国家主权和多边框架的、自私的国家来实现?

  国际合作从来都不完美,却不可或缺,各国利益尽管不完全一致,却需要彼此让步和妥协来应对摆在眼前的全球挑战。我认为,各国必须尽一切努力使多边机制能够清醒、务实、有效率地工作。

  从这个角度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以及近年来世卫组织推出的“获取抗击新冠肺炎工具加速计划”等在内的行动,都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是构建更美好的世界的抓手,需要各国本着平等和尊重的精神共同合作完成。

  中法可在高科技和气候变化领域加强合作”

  南都:你如何评价近年来的中法关系?

  娜塔莉·戴高乐:中法关系历史上曾有多个“率先”,除了中法建交,1997年中法率先建立全面伙伴关系,2004年中法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开创性的伙伴关系机制,旨在为两国提供一个协商双边和全球问题的特别平台。

  过去几十年,中法两国关系虽然并非一帆风顺,但我们看到了两国之间越来越多的文化、经济交流,未来还将致力于一同迎接气候变化等挑战,总体来说,我们的关系是更加密切的。很高兴,我们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

  南都:对于中法两国的未来合作,你有何愿景?

  娜塔莉·戴高乐:我觉得未来中法两国在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领域可以加强合作。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没有第二个生存的选择,全球应该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

  此外,中法两国在高科技领域也有广阔合作空间。中国有不少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公司,包括新能源企业等。法国有非常好的工程师、优秀的人才队伍,中国也在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希望通过技术与环保的结合,推动两国在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等领域的合作。

  【人物背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后,美国带领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禁运与封锁。1958年,戴高乐将军重新执政,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更加重视加强同中国的关系。1963年10月,戴高乐总统授权法国前总理富尔携带他的一封亲笔信前来中国,代表他同中国领导人商谈两国关系问题。

  1964年1月27日,中法宣布建交,法国成为第一个同新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仅40余字的建交公报,字字千钧,轰动国际社会,被西方媒体称为“外交核爆”。

  法国在同新中国的交往史上创下诸多“第一”:第一个同新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机制性战略对话的西方大国;第一个同中国开展民用核能合作的西方国家;第一个同中国签订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的西方国家;第一个同中国开辟直航航线的西方国家;第一个同中国互办文化年、互设文化中心的国家;第一个同中国开展青年交流的西方大国……

  1969年11月,戴高乐将军离世。后来,北京天安门广场、新华门前和外交部三处降半旗致哀。毛泽东在给戴高乐将军的夫人的唁电中说,戴高乐将军是“反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不屈战士”。

  戴高乐将军的中国情怀,也成了家族后人对他的共同记忆。他的侄子贝尔纳·戴高乐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戴高乐将军多次表达过访问中国的愿望,他也很喜欢阅读有关中国的书籍,爱和去过中国的人交流,还多次拜访旅法的汉学家。

  据悉,夏尔·戴高乐原本计划于1970年年底访华,并计划将“与毛泽东的会见”作为自己回忆录的最后一章,还准备附上他与毛泽东会见时的照片。后因心脏病猝然离世,他没能实现这个愿望。(史料来源:新华社、参考消息)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