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撰写的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在英国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这部作品第一次向世界全面、真实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一个“红色中国”。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的第一任妻子海伦·福斯特·斯诺(Helen Foster Snow),此后受他的影响来到延安,写下《红色中国内幕》(即《续西行漫记》)和《延安采访录》等著作。
今年3月,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呼吁,“希望并欢迎更多外国媒体记者成为‘新时代的斯诺’”。近日,南都、N视频记者专访了斯诺夫妇的侄孙亚当·福斯特(Adam Foster),他也是美国海伦·福斯特·斯诺基金会主席。亚当·福斯特表示,“时至今日,埃德加和海伦讲述和传递真实中国的精神依然值得学习。”
亚当·福斯特。受访者供图
【专访亚当·福斯特】
“用镜头和钢笔让世界看到真实的中国共产党”
南都:你知道海伦当初为什么来到中国吗?
亚当·福斯特:海伦从小有写小说的梦想,她希望离开美国获得不同生活的体验,她也对东方国家充满兴趣。这是她当初选择来到中国的原因。但当她到达中国后,看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看到当时中国政局的动荡,看到了中国人民的艰苦条件,她很快意识到,自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她想向世界讲述更有意义的事情,她也认为中国人的声音应该要被世界听到。
因此,她与丈夫埃德加参与报道了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后来她又冒着艰难险阻独自到达延安,结交了中国共产党的很多重要人物,采访了毛泽东、朱德等人,并与他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也弥补了此前埃德加访问陕甘宁边区未能见到朱德的遗憾。
南都:你如何评价斯诺夫妇在中国的成就?
亚当·福斯特:两人的中国成就是彼此支持且紧密联系的。在埃德加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就有大量照片是海伦拍摄的,她停留在中国的岁月里,拍下1.1万多张照片。他们用镜头和钢笔让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人民,看到一个最真实的中国共产党。
后来,他们两人迫于日本方面的压力不得不离开中国,回到美国的海伦也曾因为与中国共产党关系密切受到各种调查,对她来说,那是一段很艰难的时期,但她从没有放弃撰写关于中国的故事。
到她晚年的时候,中国还有人希望为她提供资金的帮助,她也本可以更舒适地度过余生,但她还是拒绝了,因为她希望人们相信她作品的客观性。那个时代有很多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谣言,但他们一生都以客观、讲真话作为目标。
“希望继续架起中美沟通的桥梁”
南都:你是怎么了解到海伦的故事的?她对你产生了哪些影响?
亚当·福斯特:我本人没有见过我的姑祖母海伦。我第一次听说她的故事,是在大学阅读她的作品《我在中国的岁月》,后来我的父亲也给我讲述了很多她在中国的冒险故事。我当时只是觉得,她有着非常传奇的人生经历。
直到我在美国南犹他大学参加了一场关于她的活动,以及去中国参观了许多博物馆,了解到海伦和埃德加的事迹、看到他们的雕像,我开始了解他们的工作对于中国的意义,感受到中国人民对他们的欣赏和感谢。
我被他们的事迹深深感动,决定建立一个以海伦·福斯特·斯诺命名的基金会,继承她的事业,架起一座促进美国与中国沟通的桥梁。
2018年发起成立海伦·福斯特·斯诺基金会后,我们在文化教育、商业交流、地方交流三个层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努力提供美中学生和教师交流的渠道,与江西合作在犹他州建立中国陶瓷研究中心等。基金会正同美国杨百翰大学、中国西北大学合作,计划开授有关中国现当代史的课程。我们希望借此加深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
南都:你认为现在的中国与海伦当时看到的相比,有哪些变化?
亚当·福斯特:我曾多次到中国旅行,了解到中国在数十年里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姑祖母到访中国时,中国还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如今中国让近1亿贫困人口脱贫,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事实上,我的姑祖母在世时,就一直关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她一早就知道,中国终有一天会取得今天的成就。如果她还能看到今天的中国,一定会赞叹不已。我认为,中国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与中国人民勤劳、拼搏的价值观密不可分,中国人真的有潜力做好任何事情,如果有合适的条件和环境,中国就一定能成功。
“他们讲述真实中国的精神值得学习”
南都:你认为回顾他们的故事,对当今中美交往有何意义?
亚当·福斯特:我认为很多美国人不太了解中国。我最初通过阅读斯诺的书,改变了我对中国的看法,我意识到,中国人民和我一样,有着相同的道德和价值观。
很多美国人对中国有很刻板的印象,这里有着一些西方媒体的“功劳”,当中还夹杂了不少谣言。这是为什么斯诺的故事至今仍然重要:人们可以通过斯诺的故事,了解真实的中国,这将有助于他们消除对中国的偏见。时至今日,海伦和埃德加讲述和传递真实中国的精神,依然值得人们学习。
过去,海伦·福斯特·斯诺的故事在美国几乎无人知晓,但近年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人开始惊讶,一位女记者竟然做了这么重要的事情。我们希望创造更多机会让人们了解海伦和埃德加,他们的故事应该被讲述。
南都:你如何看待中美关系的未来?
亚当·福斯特:我认为中美两国关系近年来的发展预示着有一个新的开始,最重要的是,我们都不应做草率的判断,我们必须更好地了解彼此。
【人物背景】
1928年,埃德加·斯诺来到中国,曾任欧美多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6年,他进入陕甘宁边区,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人写下了多篇关于陕北见闻的通讯报道,并将其集结出版,命名为《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第一次向世界全面、真实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一个“红色中国”。
海伦·福斯特·斯诺则于1931年8月来到中国,随后与埃德加相识并于1932年结婚。1937年,她克服种种困难到访延安,深入采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并为他们拍照,做了大量的笔记。1939年海伦撰写的《红色中国内幕》(又名《续西行漫记》)在伦敦出版。后来,她还写下四五十部著作,其中一半关于中国。
虽然埃德加与海伦后来离婚,但他们与中国的友谊贯穿了他们的一生。新中国成立后,埃德加与海伦也曾多次到访中国。1972年埃德加·斯诺病逝于瑞士日内瓦,依其遗嘱,他的一部分骨灰被带回美国,还有一部分骨灰葬于如今的北京大学未名湖畔;1997年1月,海伦也在睡梦中离世。据悉,她在人生的最后时刻还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我已经一天不如一天了,可我的心回到了中国。”
1991年,中华文学基金会将第一届“理解与友谊国际文学奖”颁发给海伦·福斯特·斯诺;2009年9月14日,埃德加·斯诺获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