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从连樟村建设看乡村振兴

2021-08-16 18:56:54 来源:南方杂志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为我们奋进新征程指明了方向。农村是广阔天地,如何让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关键要抓住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机遇,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地,近年来,英德市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感恩奋进,开拓创新,着力推进连樟村乡村振兴,努力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让农民过上美好生活。

  连樟乡村振兴的路径与模式

  连樟村是省新时期精准扶贫相对贫困村,近年通过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巨大变化,成为广东首批摘帽的省定贫困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十大美丽乡村、省乡村振兴大擂台“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优秀村”、省文明村、省乡村治理示范村。2020年,村民人均收入2.14万元,村集体收入203万元。

  紧抓重大平台这一关键推动产业振兴。实现产业振兴,必须建设现代产业平台,提高农业的创新力、竞争力和质量效益。连樟村以果菜茶省级农业产业园这一重大产业平台建设为抓手,探索建立“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大户+贫困户”“六个留下”等产业带动村民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紧抓人才引育这一根本推动人才振兴。连樟村通过打造环境、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大力实施人才回乡计划,高标准建成连樟乡村振兴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实现“吸引回乡一批、培育培养一批、外地招引一批”,壮大了农村专业人才队伍。

  紧抓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抓手推动生态振兴。连樟村将自然生态与美丽乡村有机结合,厚植生态优势并逐步转化为发展优势。对镇村实行一体规划、一体建设、统一管理,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高资质单位全面统筹规划。有序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依托美丽乡村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逐步打造美丽经济。

  紧抓乡风文明这一灵魂推动文化振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连樟村实行美丽乡村与民主法治村民小组、平安村、文明村同创建、同考核,健全美丽乡村“奖补”激励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结合党建感恩活动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时代文明新风在连樟村蔚然成风。

  紧抓作用发挥这一核心推动组织振兴。连樟村着力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完善“四议两公开”机制,建立基层组织向党组织报告等制度。建立村情党情干情民情台账和问题任务清单,建立“三包三联”网格化联系制度。2021年村党总支部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2条党建工作“连樟标准”在清远全市推广。

  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考

  脱贫攻坚后,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与城市共同富裕?从连樟村近年实践看,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要求,加大力度,创新举措,全面推进“五个振兴”。

  做好党建引领文章。实现乡村振兴,最核心的是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力量。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机制。二是建强村党组织。认真落实省新一轮加强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强力推进省农村基层党建示范市创建工作,推广落实“三包三联”“4+1+N”主题党日等经验做法。三是选优配强“带头人”队伍。全面实施“头雁工程”,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抓好后备人才队伍培育储备。四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基层党员干部为农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增强党的凝聚力号召力。

  做好统筹规划文章。从连樟实践看,要坚持生态优先、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科学布局,高标准做好乡村规划,解决好“乡村怎么建”的问题。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围绕建筑如何布局、环境如何提升、产业如何发展等,通盘考虑、整体设计、整村推进。二是突出乡土风貌。科学把握地域特色、民俗风情、文化传承和历史脉络,不盲目模仿城市,也不大拆大建,打造独具特色风格的美丽乡村。三是坚持群众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考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最大限度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做好产业带动文章。从连樟实践看,要通过引进产业项目、建立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一是培育特色。立足村资源禀赋,加快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做大做优特色产业,打造一批农产品“金字招牌”。二是做大龙头。走产业化、规模化、组织化发展之路,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要平台。三是产业融合。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现代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

  做好要素支撑文章。从连樟实践看,要解决好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问题,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一是解决土地问题。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合整治,用好用活“拆旧复垦”、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等政策。二是解决资金问题。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力度,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同时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三是解决人才问题。实施积极有效的“三农”人才政策,加强人才培育培养,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强化政策资金支持等措施,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

  做好改革创新文章。从连樟实践看,要用好用足改革创新这个“关键一招”,进一步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激发强劲内生动力。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项目为龙头,统筹推进农村承包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改革,积极探索“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加快释放土地改革红利。二是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围绕城乡要素有效流动和产业协同发展,打造一批具有显著带动效应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重大项目。三是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发挥农村自然生态良好优势,推动生态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市场化。四是建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围绕“农村既能享受城市生活便利条件,又能享受良好自然生态环境”目标,建立健全城乡普惠共享机制。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