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报道

陆丰土地“活权”

2021-08-18 12:24:10 来源:南方杂志

陆丰农业战线干部实地推动土地流转工作

  土地违规占用,欲种良田而不能。

  如何唤醒“沉睡的土地”?

  汕尾陆丰市试点展开土地回收盘活资源的探索。

  陆丰市城东镇高美村部分土地存在历史遗留问题,一批租赁合同涉嫌违法发包和非法占用。村党委组织召开党群大会,向村民解析政策和形势,村党委书记陈云棠将自己名下一份有历史遗留问题的租约当众撕毁,带头推动集体经济清产核资和回收。

  在他的动员下,高美村破除阻力推动土地确权和盘活,去年10月还试点成立莲林股份经济合作社,将2061.57亩集体土地全部进行股份量化,折合股份964股,按照“一人一股”分配到各家各户。

  千亩荒地变良田,以高美村为代表的一轮改革正在陆丰市全面推开。通过不断自我革命,“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引领老区农民走向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特殊的党群大会

  盛夏,高美村莲林合作社的田间地头,村民们热火朝天地投入工作。

  “当了股东,就是为自己打工。”村民们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合作社的“股民”,合作社股份收益能够计算到每个人头上。

  可早在10年之前,村民没有现在的动力和干劲,村里的土地被违规发包、被非法占有的现象突出。2012年,厦深铁路因建设需要征地250多万平方米,征地款被非法占有。2019年,原村班子成员因涉嫌贪污被刑事处罚,征地款作为非法所得也被收归国库。

  “原本有着丰富土地资源和四通八达交通禀赋的高美村,成了一个组织上软弱涣散、经济上贫困的乡村,让人痛心。”时任城东镇党委组织委员陈景锐介绍。

  问题村的头雁配备,是基层善治和发展的基础。在当地组织部门动员下,在深圳创业的流动党员陈云棠,2019年7月毅然回到高美村担任村党委书记。镇里还指派了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法学硕士许凯映担任书记助理。

  这时候的村集体,除留下100多万元的债务,还有一大批不规范的土地承包合同,村集体资产面临严重流失的风险。村干部上任后多措并举,一方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扭转软弱涣散的局面,另一方面就是着手对集体土地进行清产核资。

  “有的合同过期。”

  “有的出租缺乏依据。”

  “有的合同里约定的经营性质是永久的,任何人不得干涉。”

  陈云棠在许凯映帮助下,和“两委”班子一起开展清产核资整治工作,对排查出来的46份土地承包合同进行合法性界定,其中就包括他数年前承包土地的租约。

  2020年2月6日,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广场,一次特殊的党群大会召开。

  陈云棠向乡亲们报告了清查情况,在会议上当众把自己多年前签署的不合规的土地承包合同撕毁了,并声明租金损失由个人承担。同时对一批历史遗留的租约分类处理:合法的继续执行,不合法的要清理。

  “我今天就是要向这些不合法的租约宣战。只有把违规发包的集体资产收回来,才能把土地充分利用起来,让收益回到大家手里。”陈云棠给大家算了一笔账,一块试点的零散土地,原来租给公司开发及种植果树,一亩租金一年只有8~10元,现在经由村集体经济统一规范长租,能够租到600元,涨了数十倍。

  一番话下来,晓之以法,动之以利,村民拥护推进全村集体资源清产核资。

  经核查,该村土地总面积26740亩,集体土地占60%。截至目前,已收回集体土地6000多亩,这些土地以前要不就撂荒,要不就是零星不成片,收益回报率低,经过连片整合之后统一招商,土地价值和产出将大大提高。

  改革后确股到人

  土地集约起来,产生的利益也要落实到人。

  为了让村民都能根据资源获得相应的收益,高美村依据户籍关系、土地承包关系和集体经济组织利益关系等因素认定成员身份,全面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工作。整个界定程序公开透明,充分征询群众意见,将会议开到户代表一级。2020年5月,全村八个村小组分别召开户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成员界定等工作,共界定成员2035户,经济成员10777人。

  2020年10月,高美村以辖下的莲林村小组作为改革试点,开展农村股份制改革工作。村小组的股份制改革经过党组织提议、村小组商议、成员代表审议、成员大会决议及一次公示、二次公示,以民主协商、集思广益的形式,制定出台了资产量化及股份制改革工作方案、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按照“一人一股、确股到人、固化到户”原则,实行“生不增、死不减、进不增、出不减”的静态管理模式,将集体资产资源量化为股份形式。

  目前,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已取得成功,莲林村小组共完成股份量化964股,其中成员股占比70.02%,集体股占比29.98%,并于今年4月3日成立高美一村股份经济合作社。

  “独木不成林,土地集中起来才能办大事情,租金才有议价空间。”莲林村小组村民这样说。过去村里各家几亩三分地,种粮食一年每亩收成就几百元,租出去又不成片;现在经过整合,成为招商引资的香饽饽,建起了生态茶园。

  在陆丰市及城东镇党政部门的强有力领导下,高美整个行政村推动土地资源流转,吸引优质企业进驻。

  陈云棠欣喜地告诉《南方》杂志记者,目前陆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新希望集团公司与新生活科技(肇庆)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已于2020年8月25日落地高美村,同时公开流转土地1200亩,每亩每年600元,租金每五年递增10%,与原来每亩每年10元相比翻了60倍。

  同年12月,市、镇引进龙头企业国泰科技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落地该村水域港,通过镇“三资”平台公开竞标,流转面积1782.98亩,以每年打包73.8万元出租,打破了流失资源无效益的传统误区。

  推动“活权生活钱”

  资源变成了资产,村民变成了股民。

  在集体资源回收和盘活的基础上,高美村形成了四大产业:高美茶、高美竹笋、商品猪和海鲈鱼养殖,可带动就业人员3000多人。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不仅还清了外债,年收入还达到200万元。

  高美村的试点是当地乡村振兴建设的一个缩影。陆丰市磨海村以“戍桶坑”农户承包地为试点,探索以“股票田”为主的农户增收与股份改革新模式,将荒地变成“黄金地”。

  几年来,磨海村“两委”干部纷纷行动起来,带着政策串巷入户走访,主动回应村民关切,最终取得农户一致同意“以田易股”,将耕地交由合作社经营管理。共计涉及耕地71.75亩,合计量化股份797.23股,平均每股收益在35~50元之间,其中集体占股10%,股份收益用于发展集体事业及提供公共服务,农户占股90%,股份收益归农户自行支配。

  “陆丰市作为省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正大胆探索、创新变通,发展集体所有制和股份制改革的多种模式。”城东镇农办负责人沈伟樟长期在一线实践中,对“三农”问题有着深入的调研和思考:“目前城东镇首创‘基础股+增值股’的农村集体股份制改革模式,以全新的理念、制度推动盘活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农户与集体双增收。”

  放眼来看,如何最大化利用土地、遏制撂荒弃耕态势,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近年来,陆丰市配齐配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通过“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

  今年4月27日,汕尾市乡村振兴工作现场会在陆丰市召开。汕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晓强强调,要进一步激活改革的动能,持续深入推进“5+2”农村综合改革,围绕“三块地”做好基础性工作,推动“确权、赋权、活权”的有机衔接,集成系统推进改革,实现“活权生活钱”。当地的系列改革探索,持续改变生产关系,激发农民生产力,正向着下一个百年乡村兴旺发达的新图景探索前进。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