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又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粤评君注意到,在会议通稿中,多个表述为重要场合的首次提出。例如,在共同富裕的内涵上,“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在实现方式上,明确“鼓励勤劳创新致富”,要“畅通向上流动通道”。
专家点评认为,这次会议明确了共同富裕的内涵特征、实现路径和目标任务,非常关键,后续配套政策值得期待。
◎“共同富裕”为何不是同步富裕?
会议用两个肯定句、两个否定句厘清了对“共同富裕”的认识。
先说肯定句: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国盛证券宏观团队发文认为,共同富裕涉及面很广、不是单一的目标 ,是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
再看两个否定句: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
“从历史上看,绝对的平均主义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破坏性。现在的政策也越来越精准,不是‘一刀切’,都是结构化看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邓智团对粤评君说。
实际上,我国当前发展的客观情况也不允许实行“平均主义”。
此前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就认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各地区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条件不尽相同。需要选取部分地区先行先试、作出示范。
这一思路也在此次会议得以明确: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具体而言,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
国家发改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区域战略一室负责人、副研究员张燕认为,这既对各地区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也更能够充分激发各地在促进共同富裕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全国区域发展看,目前浙江走在前面,但广东同样不能落后。
“粤东粤西粤北和珠三角的发展差距比较大,需要在区域协调上做出更多努力,也正因此,如果能在共同富裕上实现突破,将对全国作出突出贡献。”邓智团认为,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中,货物、商品的便利流动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共同富裕的具体实现方式看,会议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
邓智团认为“帮”更加侧重于“造血”功能,例如教育帮扶、职业培训帮扶,等等,“这需要每个人都能发挥各自能力,同时要更好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也认为,要适当运用中国共产党在解决贫困问题上的经验,充分发挥自身制度优势,坚持国家、社会、企业相互合作的混合发展模式。
分阶段实现共同富裕,体现在收入结构上,就可能呈现这样的特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
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认为,本次会议明确了共同富裕的三个标准:一是人数多,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二是内容多,物质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裕;三是步骤多,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逐步实现。
◎分配制度如何完善?
怎么样才能致富,下一个“风口”在哪里?这大概是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
这次会议对此做出明确回答。粤评君梳理一下,主要有这么三点:
其一,重点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
其二,要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合法致富,促进各类资本规范健康发展。
其三,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
也就是说,对个人而言,除了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还鼓励创业、创新。
粤评君认为,这是因为创新创业不仅有机会增加个人财富,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动力。
这里还传递出一个信号:创新不仅是国家的事、高校的事、企业的事,还是个人的事,更是关系到共同富裕的要紧事。
要实现这一点,就离不开更加公平、完善的体制机制建设。
对此,会议也予以明确: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
可以看到,受教育程度被特别提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指标不仅会决定就业机会,也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长期劳动收入。
更引人关注的是,此次会议对分配制度有个更加全面的说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再分配方面,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建议,建立综合征收的个人所得税税制,通过宽税基、低税率做大纳税人规模,设置差异化的税率,鼓励科技创新、抑制娱乐行业畸高收入。
三次分配也得到更多重视。邓智团认为,三次分配是个人与企业的社会力量的财富转移,各种公益性社会组织也有可能获得发展机遇。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苏京春认为,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的作用下,通过个人资源捐赠而进行的分配。中国对三次分配的相关制度陆续建立,已经实实在在为中国现阶段实施三次分配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粤评君认为,无论是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处理,还是三次分配方式的协调配套,可以看到,以系统性思维推进制度安排,已经成为共同富裕等战略部署的重要方式。
罗志恒认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治理学区房、整顿校外培训、教育“双减”政策等一系列事件反映出发展逻辑的变化,即愈发侧重发展的公平性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