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南县历洞镇以产业振兴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致力培育和提升特色产业,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该镇在去年晚造稻谷收割后,利用冬置闲田成功试种赤松茸,获得了丰收。近日,亩产约2000公斤的赤松茸陆续开始采摘,每亩30000—40000元的收益,让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增收的村民笑逐颜开。

历洞镇位于我县中部,基本农田面积13602.26亩,林地面积约15.98万亩,生态优良、土壤肥沃、气候宜人,适合种植菌类作物。在内翰村的赤松茸种植基地里,首批赤松茸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长势喜人,村民正忙着采摘、分拣、搬运。

据村支书介绍,这批试种的赤松茸是由收割完晚稻的田里种植的赤松菌生长而成,待赤松茸收割完成后又可以种植水稻。这样的“稻菌轮作”模式,让秋收后的闲置稻田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实现了一田多收。

历洞镇内翰村支部书记 主任 莫宇鑫
现在的销路都挺好,都有很多人来买,通过电商和供给酒店(销售),烘干的每市斤卖100元,鲜品卖20元,增加了村民收入,我们每天支付120元给她们,对村的(经济收入)有提升,每年每亩约2万元。
内翰村村民 莫姨
专家教我们种的时候就来(帮忙)了,一天有100多元(工钱),有老板来承包这些田,我们都会尽力支持,昨晚村支书打电话来说明天摘菇,那我们放下自己的工作,先帮忙采摘。赤松茸,又名红球盖菇,其色泽赤红,肉质细嫩,盖滑柄脆,清香可口,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经济价值高,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品种之一。因应本土特色,历洞镇与高等院校强强联合,围绕产业规划、强镇富村、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电商等开展全方位合作,在历洞镇内翰村共建了赤松茸种植基地,以“政府+高校+企业”融合新模式,大力推动科研成果在该镇实现转化和产业化。
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科技特派员 肖汉洪
食用菌是一项投资少,周期快,效益好的行业,稻田冬种赤松茸有三大好处,第一,增加收入,一亩达到三至四千斤,产值达三至四万元。第二,可以解决稻秆的去向问题,种赤松茸主要是用稻秆来种的,可以就地取材。第三,解决冬闲田的闲置问题,增加土壤的肥力。
历洞镇党委副书记 镇长 叶桂香
历洞镇内翰片食用菌基地是为了产业振兴而建的基地,现在我们一共有两个,一个是历洞片的,一个是内翰片的,总面积约4亩,通过基地示范带动的作用来提高农民增收致富,在家门口可以就业,也通过这(基地),达到我们产业振兴的目标,我们是通过公司+基地+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来实现扩建的功能,现在搞试点,通过驻镇帮镇扶村的功能在全镇扩建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