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浮库 > 新闻报道

突破发展短板 打造平安县道——新兴县创建“平安畅通县”工作纪实

2013-11-29 10:53:27 来源:云浮日报

“以往坑坑洼洼的路修好了,出入县城的几条交通要道变得更加畅通了。”这是许多司机对新兴县交通改善的一致评价。近年来,新兴县把创建“平安畅通县区”作为提高全县综合交通管理水平、造福于民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协调、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交通突围,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安全管理格局不断完善,事故综合预防水平稳步提高,群众满意度大大提升。今年1-10月,该县道路交通事故立案21起,直接经济损失4.6万元,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同比分别下降16%、13.33%、6.25%、60.49%。

突破发展短板 实现交通突围

新洲大道和广兴大道是新兴县城的两条主要干道,也是外界进入新兴的必经之路。多年来,无数南来北往的车辆经由这两条干道出入新兴,为新兴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位于这两条干道交汇处的大园十字路口,曾经由于规划设计、红绿灯设置不合理等因素,成为新兴县城最易发生交通拥堵的地段之一。

“这个十字路口东西两边的停车线相距107米,而且有一个大转盘,绿灯亮了以后,过往车辆需要20多秒才能通过路口,上下班高峰时段,极易发生交通拥堵现象。”新兴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张焯林说。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方便群众通行,该县狠下决心,对大园路口进行改造。经过一个多月的改造,大园十字路口不仅撇弃了以往不合理的设置,而且根据上下班高峰时段的特点,对红绿灯实行智能化管理,大大增强了道路通行能力,有效较少了交通拥堵现象。

大园路口改造的例子,只是新兴县谋求突破发展短板、实现交通突围过程中的普通一例。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下大力气改造县内的几条主要干道,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和道路渠化、隔离带等交通管理设施,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条件。

据统计,去年以来,该县累计投入近2亿元,完成了省道113线、276线路面大修、硬底化路肩、中心防撞墙和县道534线稔村至岑村路段路面大修工程,并对沿线的桥涵进行维修,改善了道路安全通行条件。在对路面进行改造升级的同时,该县还不断加大对路灯、人行道、排渠等道路交通配套设置的建设,累计投入1500多万元,对县城环城中路路面、人行道、排渠、路灯进行了升级改造;投入资金3700多万元,在省道113线县城至稔村段、276线县城至车岗段设置LED路灯886杆,重建、加固了县城东山庙桥、广兴大桥等桥梁,极大地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强化源头管理 道路畅通无阻

创建“平安畅通县”活动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新兴县通过不断完善社会化管理机制、夯实交通安全工作基础、提高危险点源管控水平和交通管控水平、增强群众文明素质等措施,形成了“政府组织领导、公安主导推动、部门齐抓共管、单位具体负责、社会广泛参与”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格局,社会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一直以来,客运车辆、危化品运输车辆、重中型货车、接送学生车辆等重点车辆,是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对此,该县严把准入关,对重点车辆的注册登记、审查检验、市场准入、车辆技术状况等进行严格审核的同时,还组织力量对全县重点运输企业、重点车辆及驾驶人进行摸底排查,定期对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借助重点车辆GPS监管平台,对重点车辆和驾驶人进行动态管理,从源头上有效消除安全隐患。据统计,目前该县装有GPS的客货车辆已有800多辆,有效提升了对重点车辆的管控水平。

为将交通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该县有关部门一方面将权限客运车辆、车辆所有人、驾驶人营运线路等情况全部录入到相关信息平台,对客运车辆实行户籍化管理;另一方面,坚持日常严管和集中管理相结合,组织开展了10多项交通专项整治行动,保持对交通违法行为的严管高压态势,有力推进了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的开展。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县有关部门共检查运输企业32家次,客运车辆1285辆次,危化品运输车辆149辆次,校车152辆次,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23份,整改交通隐患6处,有效提升了事故综合防范能力。


作者:温天群 陈柳娟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