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刑罚制度逐步轻缓、人道化,许多国家已进入以非监禁刑为主的历史阶段,社区矫正这种新的刑罚执行方式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推崇。刑罚执行的非监禁化已成为当今国际刑罚执行的发展潮流。2013年,新兴县社区矫正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立足新兴县实际,积极探索,锐意创新,狠抓落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新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社区矫正是刑罚社会化、个性化、人道化要求的具体体现,其既节约了国家的行刑成本,又有利于罪犯的改造、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利于社会治安的良性发展。”新兴司法局局长曾志斌认为。他介绍说,目前在新兴,运用手机定位实时监控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已卓有成效,社区矫正管理效率不断提升,监管方式逐步完善,截至11月中旬,全县已有108名社区矫正人员接受了手机定位管理。
“技防”推动全方位监控
“从前,社区矫正人员回社区监管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确定人员方位,定期汇报工作也遇到很多困难;落后的监管方法和人力物力的不足,使监管难度加大,监管效果并不理想。”曾志斌说,“人防”的监管缺陷较多,为了改善这种落后的监管模式,新兴开始学习探索,通过“技防”提升监管力度。
2013年6月,新兴县司法局与广东联通公司协议建立了“广东联通沃定位安保通管理平台”,为县社区矫正办公室和12个基层司法所安装了“安保通”管理平台,社区矫正人员手机定位系统正式运行。目前,全县12个基层司法所已全部落实社区矫正人员手机定位信息管理,对108名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定位监管。
在新兴县司法局的监控室,监管人员坐在办公桌前,只需轻轻点击鼠标就能清楚地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行踪。“监管人员人像、服务器时间、用户名、经纬度、定位类型、地址等信息,上面都能即刻显现,“安保通”管理平台实行24小时定位,让监管人员清楚知道社区矫正人员的动态。”监管人员在监控室内边操控设备边告诉记者。
曾志斌介绍,“安保通”管理平台是广东联通公司通过手机终端,利用先进的移动通信网络和GPS(卫星定位)、LBS(手机定位)、GIS(地理信息)等技术,提供混合定位服务,把手机终端与位置信息平台联系起来,提供远程定位跟踪、监控调度、位置服务、短信群发等功能。“通过技防,全面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切实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发展。”
安置帮教促进社会稳定
如何加强和规范矫正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矫正人员重新违法犯罪,进一步促进和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是司法行政机关维护稳定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新兴县始终坚持把‘教育、感化、挽救’这一工作方针作为安置帮教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 曾志斌如是说。
练某某,男,新兴县河头镇湾边蓝坑村人,于2011年接受社区矫正,矫正期为2011年1月9 日至 2015年6月30日。“我所为其成立了专门的社区矫正工作小组,依托镇派出所民警、村委会、治保会、居(村)民小组、社区服刑人员家属及志愿者等协助其日常帮扶及具体矫正工作,并安排其安装了“安保通”手机定位系统,接受实时监管,规定其每月准时到司法所报到,每月如实汇报自身近况,每月参加社区教育及社区服务活动。”新兴县河头镇司法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练某某对自己的犯罪行为非常后悔,刚假释回来时,精神状态欠佳,有着较重的经济压力和思想压力,害怕外出见人,害怕与人交谈,害怕受到别人的耻笑。对此,社区矫正工作小组成员多次与其谈心,对其进行细心的开导,努力向其灌输思想:若要从挫折中站起来,要战胜的首先就是自己。接着鼓励练某某靠自己的双手来改变自己、改变生活。
经过多次的思想教育,练某某终于从犯罪的阴影中走出来,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制度和社区各项制度。在家人的帮助下,练某某在新兴县河头镇河仔口村委茅田角村水母塘承包了山地,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今年初,练某某家人向党委、政府申请开路建场发展项目,市、县和镇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到场考察后,赞许该发展项目,申请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同意审批。现在,该农场已初具规模,养有800多头猪、 2000多只鸡,种有沉香、秋风、黄花梨、黄兹仔等绿化树250多亩,还有10亩鱼塘,聘请5名工作人员,练某某负责管理,据说该农场年收入可达30多万元。
从一名浪荡的无业游民变成一个农场管理者,这条改造之路充满了无数的艰辛,但也更大地鼓励和激发了练某某生活、工作的热情。
曾志斌表示,新兴县司法部门坚持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相结合的排查,通过派出所或村委等多渠道采集刑释解教人员的信息,并按管理要求进行跟踪帮教,造册建档。“目前,新兴县刑释解教人员616人,建立帮教对象档案616个,列入帮教对象616名,帮教率达100%,重新犯罪率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