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就像根,永远是树叶的归宿;家就像是一瓶陈年佳酿,融进了许多宽容和理解,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内涵。如果问居住在云城区的曾冬梅,什么是家?她会答:“三代人手牵手,心连心才是家!”
曾冬梅是云城区地方税务局一名窗口征收人员,也是一名军嫂,丈夫刘贤志曾经是武警云浮市支队的一名副营职军官。夫妻俩结婚11年来,恩爱如初、孝敬老人、教子有方、勤俭持家、热心助人、和睦邻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美好家庭的深刻内涵。
同心协力 情系国防
2006年,曾冬梅和刘志贤结为夫妻,从那时起,曾冬梅就和所有军嫂一样,一个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尽管孤独时时与她为伴,但她深深地知道:既然选择当军嫂,就要像男儿选择了一身军装,在奉献中执著坚守。
曾冬梅的孩子有高热惊厥,所以每当遇到孩子发烧时,她总是一宿不能睡,时刻关注孩子的体温。一次,孩子发高烧,刚好婆婆的眩昏症发作,老人、孩子都需要同时照顾,但她像有分身术一样把老人、小孩照顾得妥妥的。奋战在部队执勤一线的丈夫每次得知这些后都非常内疚,觉得自己让妻子受苦了。而她总是主动安慰丈夫:“军令如山,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你只管在部队安心工作,家里就交给我来照顾,相信只要我们夫妻同心,小家、大家就一定会越来越好。”有了妻子的支持,刘志贤在部队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先后荣获广东省优秀基层干部、三等功,所在单位连续4年被武警总队评为先进中队。在一次全省的优秀基层干部交流会上,刘志贤说:“我的军功章只有一小半是我的,一大半是我妻子的。感谢我的妻子把家照顾得那么好,让我能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在丈夫的影响下,曾冬梅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她热情的服务态度,过硬的业务能力多次受到纳税人的好评。正是这种军人情结,让这对有爱的夫妻夫唱妇随,同心协力维护家庭。
孝顺老人 教子有方
曾冬梅七十多岁的公公双眼失明,婆婆身体不好,但曾冬梅把两位老人照顾得非常好,以致于她的公婆逢人就夸:“有好儿不如有好儿媳”。当得知自己父亲得了肺癌后,曾冬梅不知所措,在部队的丈夫听到消息后,请了探亲假专程回到湖南贴心照顾了岳父一个月。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她的丈夫却做到“久病床前有孝婿”。曾冬梅的父亲去世后,丈夫又第一时间把岳母接到了身边,当两位亲家一起住时,说得最多的就是夸对方的孩子真孝顺。
对于孩子,曾冬梅夫妇既是严父慈母,又是严格的老师,还是亲切的玩伴,与孩子同喜同忧。教育孩子,他们始终认为要从小事抓起,寓教育于日常生活之中,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如:孩子每天回家看书、做作业时,他们会坐在一旁静静看书,营造安静、勤学的氛围。上学途中、饭后散步,他们总是与孩子交流思想,教给他文明的举止和良好的习惯。每逢佳节时,总不忘带着孩子给家人、朋友送上美好的祝福,从小培养孩子尊老爱幼的美德。在父母以身作则的感染下,今年9岁的刘仲轩成为了一位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好学生,多次参加省、市各类比赛并取得可喜成绩。
勤俭持家 热心公益
曾冬梅一家在生活上提倡节约,精打细算,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水拖地,用环保袋购物,从不开无人灯。教育孩子一菜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在家风的影响下,全家人衣着朴实大方,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尽管生活不是很富裕,但他们帮助人却很慷慨。丈夫在部队时,只要一听说部队里哪个士兵家里有困难了,他们一家就想方设法去帮助。在中队相处的7年里,士兵们都把他们一家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朋友,有心里话第一时间和他们诉说。有些士兵退伍后,还经常会打电话给他们,感谢这家人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也懂得怀着感恩的心去生活。
牵手相伴11个春夏秋冬,曾冬梅夫妻俩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结婚11年来,夫妻俩从没因生活琐事红过脸、吵过嘴,他们用自己的真诚、善良和孝心换来了家庭的美满、幸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