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访云安区都杨镇降面村时惊喜地发现,笋竹种植、光伏发电等主导产业发展良好,村道两旁太阳能路灯高挂,贫困户危房正在进行改造,村道宽阔整洁……这些可喜的变化是帮扶单位市地税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工作的成果。
降面村全村总人口390户1536人,有相对贫困户73户204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47户175人。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交通十分不便,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市地税局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多渠道发展扶贫产业,多措施开展帮扶,各项工作开展顺利并初见实效。
发展主导产业
助力脱贫工作
发展主导产业是脱贫工作的关键。市地税局根据降面村山地多、水源充足等良好条件,在充分征求村委和广大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将发展笋竹业作为帮扶项目的主导产业。在2016年5月和2017年3-5月期间,市地税局免费向降面村提供竹苗2万多株、有机肥26吨,帮助该村162户村民(其中贫困户47户)种植笋竹700多亩,积极扶持有条件的村民大规模连片开展笋竹种植,力争使一部分贫困户率先脱贫,为其余贫困户做好表率,帮助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目前,笋竹长势良好,市地税局计划在明年春节后让村民继续扩种300亩,并提供肥料给村民,将笋竹业做大做强。
为帮助村集体和贫困户增加收入,市地税局还帮助降面村兴建光伏发电站。2016年8月,投入项目资金17.1万元,在村闲置小学楼顶兴建了1个18千瓦的光伏发电站项目,建成并网发电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约2万元;2016年12月,又投入资金24.75万元,在村委会水库管理所办公楼楼顶兴建1个22千瓦的光伏发电站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约3万元;去年8月开始,利用省、市、区到户专项资金先后为潘颂明、潘亚权等32户贫困户兴建光伏发电站28个共119千瓦,每年为贫困户增加收入约18万元;21户发展养殖优质大水牛34头,每年为贫困户增加收入约17万元;3户种植优级高山茶50亩。
市地税局结合降面村山地多、荒地多、水源足等特点,鼓励贫困户发展水牛养殖业。目前,陆续分7批发放34头牛犊给21户贫困户放养。下阶段,计划再发展6户村民养殖水牛。由市地税局帮引进的优质水牛具有耐粗饲、耐湿热、抗病力强等特性,适应南方的生态环境及农村粗放的饲养条件,生长快,个头大,出肉率高,农民很容易掌握饲养管理技术。
改善基础设施
建设生态文明村
“村民回家的路不再黑,点亮了贫困户脱贫的心,也照亮了他们的致富之路。”驻村干部激动地说,“太阳能路灯不但美化、亮化了村庄,而且方便了村民夜间出行。”去年8月,市地税局投入资金为降面村主村道安装了51支太阳能路灯。此外,通过调查核实,于2016年完成住房改造3户,目前正在装修。今年计划再进行住房改造28户,目前已有2户建好一层。
去年7月,市地税局还发动村民积极参与、争取外出乡贤支持生态村建设,整治生活垃圾、沟渠水塘、院落畜圈等。在抓好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村各项制度建设。同时,制定和完善《降面村民自治章程》、《降面村财务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
今后,市地税局还将继续总结和发扬过去好的做法和经验,积极摸索和发掘新经验,彻底解决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落后面貌,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走上致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