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浮库 > 新闻报道

石龙岗村强班子打基础改民风 当好“领头羊” 率众奔富路

2012-09-27 12:01:20 来源:云浮日报

  p82_b.jpg

  这是一组令人欣喜的数据:从2009年开展扶贫“双到”帮扶工作至今,新兴县水台镇石龙岗村委会集体收入由以前的1.5万元提高到今年的10万多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由4000元提高到现在的8000元;帮扶单位共筹集360多万元用于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彻底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共落实各类资金100多万元到户,为贫困户建新房、建鸡场、建猪场,帮助他们发展生产……

  三年来,在市委组织部、市直工委、市委老干部局、人保财险云浮分公司四个单位的帮扶下,石龙岗村策马扬鞭、迈步前进,由一条远近闻名的“烂仔村”变成斩断穷根走上致富路的“样板村”。如今,村民们盼望已久的水泥村道通车了,路灯亮起来了,开展文体活动的“幸福广场”落成了,多数村民通过养鸡、养猪、种植粉葛等成功脱贫致富。村支书何月福感慨地说:“跟以前相比,现在的石龙岗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多亏了党的好政策。”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增强村委班子战斗力

  筹资10多万元完善村级组织活动设施,选拔素质高、能力强的年轻后备干部充实到党组织中,建立党内扶持基金用于帮扶困难党员……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石龙岗村委班子一改以往组织涣散的状况,通过创新组织生活方式和内容,不断增强党员科学发展意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加强,班子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何月福告诉记者,以往村委班子组织较为涣散,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部分村委班子成员甚至还存在赌博等现象。开展帮扶工作以后,该村乘扶贫“双到”之势,与帮扶单位党支部结对,并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小组长等到部分省市先进村参观学习,交流带领群众致富的经验,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在驻村工作组的协助下,该村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定期召开村委干部和党代表、村民代表会议,明确了发展思路,提高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该村筹措资金10万多元,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设置了党员活动室、武装办公室、农家书屋、维稳调解室等,为开展党员活动、群众办事提供了良好环境;在实施扶贫“双到”工作中,村党支部组织33名能力较强的党员对全村33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施贴户帮扶,带领贫困户上项目、搞经济,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帮扶单位和镇政府的帮助下,该村成立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组织党员对村民进行法治教育,支部成员和党员骨干分工包片管理。通过对重点分子做过细的思想教育,并介绍外出打工,扶持农户种植农产品等方式,把村民的精力引导到勤劳致富上,村风得到较大好转。

  开展“以奖代补”活动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行路工程”让村民走上宽阔平坦的水泥村道,“饮水工程”让村民喝上方便快捷的自来水,新农村建设让村里的文化广场、文化楼顺利落成……随着村里一个个公益项目相继投入使用,石龙岗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帮扶单位通过申请“以奖代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使得该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从昔日脏乱差的落后村变成了如今整洁漂亮的新农村。

  说起“以奖代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给村里带来的好处,石龙岗村退休教师何土清如数家珍:“刚修好的村道,以前是坑坑洼洼的泥沙路,借助‘一事一议’,村里整合了各级财政奖补的建设资金8.5万元,村集体投入1万元,全体村民和乡贤捐款,最终筹得了全部建设经费,仅用了一个多月就让它变成了水泥路,村民们甭提有多高兴了。”

  据何土清介绍,石龙岗村地处偏远,以前村里办公益事业,钱老是筹不起来,事情也老办不成,村民对办公益事业就没了热情,村道、排灌渠等公共设施就越来越破旧,村容村貌越来越差。开展帮扶工作以来,村里成立了由村干部、族老、乡贤等组成的新农村建设筹建小组,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民主议事,一下子就上了自来水网改造、无害化卫生公厕、进村水泥道、文体广场、村道路灯亮化、文化大楼6个村内公益项目,总投入达120.8万元。目前,自来水网改造、无害化卫生公厕、进村水泥道、文体广场、村道路灯亮化5项工程已竣工并投入使用。“通过政策支持和帮扶单位的帮助,许多让村民期盼了多年的公益事业现在都能很快办成了。”何土清感慨地说。

  据统计,三年来,帮扶单位共筹集到各类资金360多万元用于村里的道路、饮水、农田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通过申请“以奖代补”“一事一议”项目,带动村民和社会人士筹集150万元进行宜居村庄建设,使村内的文化室、公厕、路灯、路牌、垃圾池等项目顺利建成投入使用,大大完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

  开展扶贫“双到”活动

  激发村民致富劲头

  9月21日,石龙岗村村民何少娣一大早就兴冲冲地来到村委会副主任何桂华家中,把年初因为养鸡借的15000元还给他。何少娣告诉记者,何桂华是村里的大好人,哪个村民有困难他都会伸出援手,今年何桂华不仅借钱给她养鸡,还介绍她和温氏集团合作,现在她已经卖了两批共16000多只鸡,纯利润就有3万多元,“真得谢谢他!”何少娣感激地对记者说。

  然而,在几年前,何桂华还是远近闻名的“搞仔”。何桂华告诉记者,以往石龙岗村是一条远近闻名的“烂仔村”,村民打架、赌博等现场比较严重,他也深受其害,每天除了赌博什么都不干,因此欠下了20多万元的债务。驻村工作组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多次去他家探访,在工作组的劝导下,何桂华痛定思痛,下定决心要戒赌奔康。在工作组的帮助下,他凭借以前的关系和基础做起了农副产品生意。如今,何桂华不仅在村里建起了农产品集市,有了自己的粉葛品牌,还和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的公司有了业务合作。短短的几年时间,他不仅还清了赌债,建起了新房,还投资近40万元在村里建起了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半自动养鸡场,一举斩断了穷根。

  何桂华只是石龙岗村众多斩断穷根走上致富路的村民之一。开展帮扶工作以来,帮扶单位通过建立帮扶长效机制,积极落实帮扶措施,及时解决帮扶工作出现的问题和贫困户的情况,有效激发了村民战胜贫困的信心和致富劲头。据了解,目前该村新建鸡场50多个,猪场近30个,粉葛种植基地一个,多数贫困户通过养鸡、养猪、种粉葛等成功脱贫。


作者:段利军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