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换届以来,云城区南盛镇新一届班子精准把握区委的发展定位、方向和要求,认真听取群众、乡贤、两代表一委员的建议意见,全面分析南盛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制定了科学、合理、清晰的发展思路,提出了“一产上水平、二产有突破、三产大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农业产业转型“十百千万工程”(即在生产、销售、加工领域引进、培育十家农业龙头企业,培养100名党员、团员成为致富带头人,带动1000名群众参与,转型10000亩面积)并通过“党(团)建+精准扶贫+产业转型”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进行推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了全面进步的良好态势。
打造特色南药示范区
引领现代农业新发展
南盛镇曾是远近闻名的“中国沙糖桔第一镇”,近年来,因黄龙病、黄化病不断蔓延,沙糖桔基本灭绝,广大群众持续增收出现困难。针对南盛砂糖橘减产失收,二产基础薄弱,三产原始粗放的局面,在全镇挑选100名左右的党(团)员作为致富带头人,负责承接镇引进的农业产业项目,南盛镇枧岭村委会与广东银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枧岭村委上六村租用600亩山地发展南药种植基地,主要种植品种有两面针、三叉苦。每名党(团)员承接项目面积不少于100亩,由镇提供政策扶持、贷款、指导等方面的支持,引导其吸引群众、贫困户、乡贤共同参与,力争超额完成区下达的新增4000亩的种植面积。其中,枧岭南药种植基地扩大至1200亩,大枧推广800亩左右,七洞碳汇林下种植1000亩左右。
作为农业转业升级发展新模式,南盛镇通过多种经营模式发展南药种植。一是通过土地集约形式。枧岭村委从上六村以50元/亩/年集约土地,再以55元/亩/年的价格出租给银田公司和枧岭村南药种植合作社。二是合作经营情况。该基地现有面积600亩,其中,三分之二由银田公司自营,三分之一由枧岭村委经营。三是合作社与银田公司合作模式。种植基地由银田公司统一建设,由公司负责统筹山场修整、修路、通水、通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合格种苗、化肥、农药等,所产生费用由公司和合作社按所承包山地的比例分摊。公司无偿提供种植技术指导、确保种苗成活率和以托底价全部回收等。此外,在申请政策扶持资金时,要以公司或合作社其中一方的名义提出申请,申请到的所有扶持资金按公司和合作社所承包山地的比例分配。同时,优先聘用当地尤其是所属村贫困户、群众参与南药种植、施肥、打药等杂工,以增加贫困户、群众家庭收入。四是枧岭村合作社经营模式。按照“党建+精准扶贫+产业转型”三位一体推广模式,以枧岭村党员、村干部为核心,成立专业种植合作社,由枧岭村集体、村“两委”干部、党员、团员、贫困户和其他群众以认股形式共同出资约100万元共同经营约108亩南药种植项目。同时,合作社设立理事会和监事会。“合作社108亩南药种植项目预计投资总规模约100—110万元左右,按一个生产周期4年来计算,预计4年总收入达280—308万元左右,除去成本盈利可达180万以上,年回报率可达45%左右。”该镇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新型服务平台 力促农业电商
有发展就要寻求新的销售出路。今年南盛镇以电子商务孵化平台为抓手,以电商企业为龙头,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培养本土电商人才,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培育电商产业集群,带动贫困户、群众共同参与,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为了大力发展电商平台,该镇在文化中心二楼设立电子商务孵化平台,该平台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由镇扶贫办负责日常运营,主要通过免费提供运营设备、办公场地、学习培训和相关政策扶持,鼓励、吸引和扶持南盛籍有志青年尤其是贫困户家庭子女回乡创业,通过“互联网+”抢抓发展机遇,拓宽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助力脱贫攻坚。目前,已圆满完成了创业人员招募、学习培训、机构组建等前期筹备工作,并组织创业成员共同投资注册了平台首家孵化企业——粤农优品贸易有限公司。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创业团队运营的发展模式。下一步平台将全力聚焦主业,做好首期创业企业的孵化工作,力争2017年孵化创业青年20人次,孵化企业3家,其中孵化成熟企业2家,努力打造成为群众创业、创新的重要基地。
据了解,粤农优品贸易有限公司已于2017年7月10日正式上线。该公司由云浮市宏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首期创业青年6人团队共同出资注册。该公司积极响应“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秉承着阳光、生态、健康的经营理念,以网上销售百香果等农副产品为主,在淘宝、邮乐购、微信等电商平台进行销售,致力于打通农户尤其是贫困群众的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目前已与35户精准扶贫户签订了百香果等农副产品收购协议,主动肩负起助力脱贫攻坚的社会责任,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推动南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今年月销量达到10万斤、带动800亩左右的种植面积、为群众增收4000元/亩的目标,为南盛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南盛镇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平台将依托首期孵化企业——粤农优品贸易有限公司对第二期学员进行培训,并由平台及首期孵化企业各入股20%至第二期创业企业,强化利益捆绑,避免恶性竞争,共同推动电商产业发展壮大。
小小“黄金”果 “飘香”脱贫路
近年来,南盛镇委、镇政府深入分析“黎明百香果种植基地”“黎明发财树种植基地”“横岗蔬菜种植基地”以及“黎明笋竹种植基地”等四大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现状,通过对生产效益、群众意愿、市场需求的科学论证,认为南盛百香果种植产业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市场前景广等特点,是当前该镇最适合的产业扶贫主打产品,并取得初步成效。
近日,记者来到南盛镇百香果种植基地,昔日漫山遍野的沙糖桔已经被百香果取代。据南盛镇有关负责人介绍,百香果产业在南盛镇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山地基本上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路网和给水等设施建设。南盛镇属于丘陵山区,属于典型的碱性黄土土质,土地比较肥沃,具备造就优质、绿色农副产品的自然生态条件,而且群众具有丰富的种植经验。目前,百香果市场方兴未艾,产品供不应求,价格较高。
为了大力发展百香果产业,帮助农民致富,南盛镇先后引进了农业龙头企业——德庆县芭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百香果种植龙头企业——芳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带动建立合作社5家,初步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同时通过举办西番莲(百香果)种植推介会,邀请专家进行现场辅导培训和种植能手经验分享,并组织一批优秀党员、种植能手、乡贤带头种植百香果,带动贫困群众80多户,推广种植百香果1000多亩,特别是南盛镇众坪村,该村支部书记黄亚华种植百香果成功后,发动和扶持全村7户贫困户种植百香果400余亩,平均每年每户增收约4000元/亩。
该镇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帮扶贫困户参与百香果种植产业,在扶贫项目申报、资金落实和使用上,优先支持百香果种植产业,力争今年带动200户精准扶贫群众种植百香果,累计实现290户扶贫户参与百香果种植,新增种植面积1000亩。
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
提高平安建设新水平
近年来,南盛镇紧紧围绕以“防控违法犯罪、化解矛盾纠纷、排除公共安全隐患”三大目标任务为主线,根据省、市、区关于“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的部署和要求,先后投入60万元进行中心硬件升级改造,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今年以来全镇共受理纠纷32宗、调解30宗,调解率达94%,成功率为97%;辖区内没有发生重、特大群体性事件;全镇发生刑事案件12宗,破6宗,破案率66%,同比发案绝对数下降2宗,降幅7.6%,破案数上升4宗,升幅100%。主要做法是通过转变中心领导机构、转变中心运行模式、转变中心工作流程等“三个转变”,实施“一二三四”工作法(确定中心突出主业、信息支撑、精准研判、反应快速的工作定位;突出网格化管理和信息化运行两个重点;打造信息收集、研判分析、指挥调度协调三大版块;落实以奖代补机制、群众参与机制、责任落实机制、联勤联动机制四项机制),实现中心牵头抓总协调指挥更有力、掌握信息更全面、“谁主管、谁负责”责任落实更到位“三个效果”。
为深入推进“平安细胞”建设,南盛镇按照全区“以政法委牵头指导、镇(街)组织实施、群众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通过实施“以奖代补”机制,以“群众参与共同建、厂矿企业分类建、机关单位自己建”为原则推进“雪亮工程”建设。目前全镇投入建设资金约60万元,到目前止,全镇建有公共视频监控69个,其中一类点25个,二、三类点44个。农村类通过实施“三有”(有护村队、有路灯、有视频监控)工程,以“以奖代补”形式安排专项资金对完成“三有”工程的自然村,按每安装一个监控探头区财政补经费500元(最多补助3个),护村队队员每人每年补助500元(按常住人口每100人配一名护村队队员),村道亮灯工程按自然村常住人口每年每人2元的标准给予电费补助的形式,有效带动了群众和社会力量出资出力共同推进农村治安防控工程。单位、企业类通过发动单位、企业主自建,利用互联网将视频监控接入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并提供实时监控,一旦发生状况,第一时间通知所在区域的巡逻人员前往现场应对处置,及时保护单位、企业安全。目前该镇综治视联网会议系统已经建成开通,具备了收听收看视频会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