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到粮油店或超市购买大米只能凭肉眼或经验来判断米的品质好坏,根本不知道大米是否安全,买得很不放心,因为没有信息可查。但是现在可通过信息管理发布平台的视频监控和追溯系统,随时可查询到大米生产加工各环节的情况;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上网等方式查阅二维码中的产品信息,进行追踪溯源,买得放心安全。”市民王英购买大米的变化过程,也是云浮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改革的写照。
据市农业部门职能科(室)负责人介绍,粮食、水果、蔬菜、畜牧养殖等农产品是云浮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云浮市四大主导农业产业中,年产稻米70万吨、水果81万吨、蔬菜52万吨、家禽出栏1.3亿只、生猪出栏150万头,产品供应全国各地和港澳地区,素有“广东粮仓”“岭南果园”“珠三角及港澳地区菜篮子”美称。2012年以来,云浮市立足欠发达山区市生态优势、产业优势以及县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农村金融改革、自然村乡贤理事会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探索实践,结合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率先开展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活动,2016年12月,通过严格考核,成为农业部命名的首批4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之一,也是长江以南唯一一个。该负责人告诉记者,2012年以来,云浮市着力以机制创新为抓手破解监管难问题,切实保障云浮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起市、县、镇、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市、县、镇三级农产品检测体系,把监管工作延伸到村、组一级;设立市、县两级综合执法机构,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落实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户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创新“公司+现代家庭农场”“公司+理事会+农户”“合作社+合作社”的现代农业经营机制,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立质量控制体系,规范生产操作流程,自觉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强化产地管理,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设、生态文明村建设结合起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培育发展自然村乡贤理事会结合起来,促使企业、生产者和周边群众自我监管、相互监督,实现了对分散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有效监管;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成立云浮市物联网研究院,建设云浮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和郁南县农业大数据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广应用远程监控技术和农产品二维码溯源,让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可通过网上平台随时随地了解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场所的情况,实时监督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强化社会共同监督作用,保障消费者权益。
在全国最大农业龙头企业——广东温氏集团,记者了解到,该集团建立起以“一个中心,四个系统”(畜牧养殖生产监控中心、畜禽养殖环境监测传感网系统、畜禽体征与行为监测传感网系统、温氏集团畜禽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和养殖农户一卡通系统)为核心的畜牧养殖物联网项目,在生产基地和加工场所等推广使用远程式监控,企业、监管部门、消费者通过监控能实时查看到基地和加工场所的情况,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对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安全的自我控制和管理。在郁南县的农业龙头企业——广东优越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利用先进互联网技术打造现代生态农业,在公司养殖基地安装山鸡智能化养殖系统,采用云技术实时多角度监控鸡场环境,每只山鸡戴上不可逆的二维码芯片作唯一身份标识,消费者可用手机随时了解鸡的体重等生长状态,可历史查询其生长记录。
同时,云浮市夯实八项农产品建设工程(监测体系建设工程、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工程、农业标准化建设工程、农业投入品监管工程、农产品质量溯源工程、农产品优质品牌培育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服务工程),制订县、镇、村三级监管检测人员培训计划,做到全员培训,并对纳入监管名录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及种养殖大户进行免费检测技术培训和安全知识培训。
市农业部门职能科(室)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云浮市农业部门将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把安全市打造成“四个样板区”。一是标准化生产样板区,率先实现规模基地标准化生产全覆盖,做到生产记录和休药期制度全面落实。二是全程监管的样板区,率先建立从田头到市场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实现主要农产品可追溯。三是监管体系建设的样板区,率先实现网格化监管体系全覆盖,做到村有人看、乡有人管、县有人查。四是社会共治的样板区,建立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做到全社会共治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