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高不足1.5米,父亲在她10岁时去世,母亲改嫁后在她14岁时也去世了。她14岁独撑一个家,带着4个弟妹,其中3个身患残疾。如今,35岁的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可她却一直把3个弟妹带在身边。她和丈夫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人生价值,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撑起残缺却温暖的家,谱写出一曲幸福的家庭乐章,这就是郁南县南江口镇深湾村的刘水娇家庭。
由于父母双亡,刘水娇身兼母职,承担起照顾弟妹的责任。她小学未毕业就在南江口电池厂打工,3个妹弟就寄养在深湾村伯母家,每月将工资一分不留交到伯母手中。为了养活弟妹,2001年,她带着4个弟妹到都城永光集团的电池厂打工。姐弟5人租了不足30平方米的楼房居住,她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弟妹。弟妹由于从小没有得到较好的教育,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就象一个四五岁的小孩。“来到都城后,我要教他们怎样过马路,怎样洗头等等,要无数遍地教。”刘水娇说,经过多年的教导,3个智残的弟妹虽然不能自理,但都很听话,每天都会待在家里,不独自出门也不和别的小孩闹事,这令她十分欣慰。
2006年,经人介绍,刘水娇与比她大12岁的梁国树相识。因为家里贫困,身为长子的梁国树也很早出来打工养家。或许是因为相似的经历,两人十分投缘。善良的刘水娇一开始就跟梁国树说明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并表明态度,婚后也会带着弟妹一起生活。让刘水娇有些吃惊的是,梁国树很爽快地答应了。为了更好地照顾妻子,梁国树跟随刘水娇一同来到了电池厂打工,夫妻俩一边工作,一边照顾3个无法自理的弟妹。
2008年,刘水娇一个智残的妹妹,经人介绍嫁给了南江口镇黄岗村的一位青年,该青年智力也有一定的障碍,结婚后生育两个小孩。由于不懂得抚养,两个小孩出生后不到一个月就夭折了。2010年妹妹的第三个小孩出生了,当时刘水娇自己的小孩也只出生50天。为了妹妹,她毅然将妹妹出生几天的小孩接回家抚养。“妹妹的孩子也可以说是我的孩子,我有义务照顾他们。”刘水娇说。
一直以来,由于刘水娇丈夫家只有15平方米的两间水泥楼房,想到以后弟妹还需照顾,2012年,她和丈夫商量计划建房。在得到当地县委政府和永光电池厂的支持和夫妻自筹的款项后,刘水娇在老家建起了两层水泥房。虽然没有装修,但一家人终于可以安顿下来。“以前都是一大家子挤在一间15平方米的小屋子里,现在总算有一个安稳的家,这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很满足的了。”刘水娇说。
尽管生活贫苦,但刘水娇一家相处十分融洽,丈夫对刘水娇的4个弟妹都照顾有加,从没有怨言,刘水娇的婆婆也帮忙着照顾3个智残的弟妹,婆媳关系非常好。每次回家,刘水娇都会为婆婆忙里忙外,像亲闺女一样,看得邻居都十分羡慕,婆婆当然也十分开心。刘水娇与电池厂的工友关系也是非常友好,很多工友知道她的情况后,都纷纷对他们家伸出援手。对于同事的帮助,她十分感激,因此,遇到有困难需要捐助或者公益性的活动,刘水娇都会积极参加,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正如别人帮助她一样。
为了更好地培养下一代,刘水娇咬紧牙关,将一双儿女送到都城幼儿园读书。刘水娇说,她最大的希望就是两个孩子能够好好读书,能够靠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回报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