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浮库 > 新闻报道

罗平镇黄牛木村党支部创新服务工作纪实

2016-11-18 21:02:28 来源:云浮日报

  “周六上午九点,大家集中村文化室开会,研究讨论修整村道事宜。”近日,罗定市罗平镇黄牛木村委湾角自然村的党员群众收到村干部曾永光在微信群上发来的信息。今年以来,黄牛木村党支部按照“一片区一群”的模式,组织5个片区自然村建立实名微信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推动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在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创出一条新路子,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上传下达“直通式” 政策宣传更到位

  “2017年城乡居民医保开始缴费啦!”微信群在短时间内就把这个消息宣传出去。岗头水村有一户家庭只有两位老人在家,去年错过了缴费,今年外出打工的儿子在群里看到通知,马上打电话告知父母及时缴费。“远在千里之外,却可以及时了解到家乡动态,想不到我们村也这么先进!”年轻人在群里点赞。

  “除了按以往传统的方式告知外,再在微信群里反复通知,覆盖面更广,更便捷。相比过去工作开展得更顺利。”村支书张国星深有感慨。借助“指尖”服务优势,能够有效破除时间、空间限制,让群众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的政策、最全的信息、最快的服务。微信群成立之后,黄牛木村支部马上把它应用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村干部们不定时地把“一图读懂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等图说、党课短视频分享到群里,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传播党的好声音,原来不问时政的农妇也对党中央“从严治党”有了直观的认知。此外,森林防火工作的宣传、征兵、计生等各项重要工作,还有各项惠农政策等,村干部们通过微信群及时向群众发布。

  掌握社情民意“动态化” 矛盾化解更及时

  5个村干部分别担任片区群主,挨家挨户地“加朋友”,发动父老乡亲一个带一个地不断扩充“朋友圈”,确保每家每户至少一人加进群里。群里就像一个大家庭,每天的讨论交流非常热闹,这也成为了村干部们收集社情民意、准确研判民情动态的重要渠道之一。

  今年4月,清水塘自然村有两户人因山坟纠纷问题在群里争论起来,互相指责。村干部郭开贵马上将此情况反馈给村支书,两人立即赶到现场调查,分别到相关村民家中了解具体情况,主动介入调处,防止矛盾激化。郭开贵还把调解情况及时在群上公布,并附上相关图片,详细解释了相关政策法规。在事实与道理都清晰明确的情况下,不少乡亲邻里都在群里站出来说了“公道话”。最终双方都同意退让一步,达成了和解。

  自微信群推广应用以来,黄牛木村以民情快速反映、民求及时回应、民怨有效化解为目标,通过群众间的互动准确把握各种动态,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服务,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确保问题矛盾发现更加主动、处置更加及时。今年以来,该村没有发生过一例越级上访事件,群众的矛盾纠纷问题都能做到“不出村”。

  监督问责“公开化” 履职尽责更用心

  有了微信群,工作方便了,村干部是不是可以偷懒了?事实上恰恰相反,村干部们变得更勤快了。

  “听说现在新出台了二孩政策,我符合条件吗?”“居民医保报销需要什么资料?”每天,群里都会有各种咨询问题。这就要求每个村干部都必须勤于学习,提前熟知各项业务知识,回答准确,否则误导群众跑了冤枉路,会被群众截图留下“证据”,进行质问。

  群众还会在群里追问办事进度,危房改造确认名单等各种牵涉到自身利益的问题。通过一线牵,干群关系近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很多工作都限时办结,甚至提早落实,因为群众在“赶着、看着”村干部工作。“因为微信群里的问题是很直观、真实的,大家都在等着你怎么回答,做的结果怎么样,是不是公平公正,就算看不到人,但也很明显地感觉得到群众的眼睛都在盯着自己,所以要更用心地把工作做好。”郭开贵如是说。

  如今村微信群成为黄牛木村民了解和监督村干部工作的新平台,宣传方针政策和加强党群干群沟通交流的新载体。这一声声“嘀嘀”的手机提示响声像是跳动的“警示器、信息窗”,敦促着每一位村干部切实履职尽责,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第一时间把党的惠民惠农政策传达落实到位。


作者:梁湛华,梁明明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