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云浮改革大潮澎湃。
去年以来,云浮市大力推进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计划在五年内,云安区、郁南县将引进社会资本1.09亿元,对云浮市首批23个特困养老机构2180张床位进行适老化改造,从而实现从零散养老机构的“设备设施落后”状况到“整县打包”改造升级,从而实现从“物质养老”到“精神养老”,并由品牌机构统一运营,开创“1+N”创新型的商业模式,全力打造敬老院“家文化”……
云浮市不断探索特困供养机构改革出路,全力推进全省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试点工作,总结出了特困人员供养服务的新模式和新经验,在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公建民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领域探索出一条新路。
新举措
——“整县打包”、精准定位、品牌运营
唯有大力改革创新,才能闯出发展新路。
在国道324线镇安段的路边,有一条蜿蜒的林荫道通往山脚下的庭院,在庭院中一间宽敞明亮的房间里,几名老人相伴而坐,相谈甚欢。云安区福利服务中心自去年改造升级以来,居住环境和服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辖区高龄、失能、失智老人的一片快乐祥和的小天地。
去年以来,云安区将该区福利服务中心和辖区内6间镇级敬老院以整体打包经营的方式进行委托运营,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共引入社会资本4785万元,对全区957张床位进行升级改造,推动全区公办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该中心成为云安区公办特困供养机构社会化改革的一个缩影。
“我最喜欢的就是‘音乐带动’这个环节了,互动性很棒!住在这里,我感觉不到传统意义上‘病房’、‘机构’的肃静和冰冷,一切以老人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员工像亲人一样,大伙都说在这里过上了自尊、自主、独立的品质生活!”云安区福利服务中心的托养老人陈先生说。
“高龄、失能、失智老人群体是社会最需要被关注、被关爱的群体之一,是养老市场的刚性需求和有效需求,改革后的特困供养机构实现了主要服务对象的精准定位。”云安区福利服务中心负责人说。云安区和郁南县两地福利服务中心改革顺应中央及民政部养老工作改革的要求,一方面积极扩大全社会养老特别是农村养老的覆盖;另一方面把失能、失智老人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目前,中心接纳的失能、失智老人比例超过了80%,这不仅让更多的失能、失智老人得到了专业的照护,也为更多的家庭减轻了负担,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去年底,作为省级第一批改革试点单位的云安区和郁南县,原有的21家乡镇敬老院和2家区域性敬老院,存在规模不一、建设年代久远、整体条件比较落后等限制发展的诸多问题。“我们通过引进社会资本,采取以县(市、区)为单位统筹打包的方式推进改革,‘整县打包’和品牌连锁运营,明确了运营方在经费投入、人员配备、服务水平方面的责任,规定每张床位平均投入改造资金不低于5万元,服务的医护及服务人员总数与入住的特困人员数量要达到规定比例。五年内,‘整县打包’的特困供养机构必须全部达到省二级以上养老机构服务标准,供养服务质量将得到明显改善。”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新亮点
——市场化、连锁化、标准化、家文化
在云安区、郁南县辖区敬老院里,老人们投入到喜欢的“音乐带动”环节,现场乐也融融;社工和志愿者们日常和老人们谈心、一起学画画、一起歌唱;还有精心设计好的、属于每个老人的生日派对,邀请乐队前来表演……如今,两地敬老院的生活多姿多彩。
“云安区、郁南县特困供养机构公建民营社会化改革所采取的市场化‘1+N’创新型商业模式,由政府购买服务,通过1个公办区域性特困供养机构带动N个敬老院作为一个整体共同运营与管理,有效解决地域性养老机构发展严重不均衡的问题。”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介绍,云安区、郁南县两地在公建民营社会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以环境优化、服务升级、管理提升为改革出发点,逐步建立“规划设计、设施设备、服务体系、餐饮体系、培训体系和信息化管理”六大标准化管理体系,向高标准、连锁化的发展迈进。同时,通过引进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在福利中心原有的管理模式上,运营方对其进行了管理与服务的双重升级。“三级质量管理体系”“信息智能化管理”“膳养堂中央厨房”……特困供养人员的生活变得更有品质。
在改革试点云安区、郁南县两地辖区的敬老院中,全力打造稳定、专业、向心力强的人才队伍,并通过运用“社工+义工”工作模式,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心理疏导、精神慰藉等专业服务,老人的精神生活变得更为丰富了。
“养老行业是一个需要有爱心、有耐心的服务行业,改革后的机构践行‘家文化’的理念,让每个人都成为家人,从而加强老人、员工、子女亲属彼此的心理认同。”云安区福利服务中心负责人说,改革后的机构重心理慰藉、重康养照护的服务理念,全力打造“家文化”的氛围,无论是从硬件设施,还是从软件服务上,真正体现家的“安全、温馨、舒适、欢乐”的温暖感,让每一位老人和每一位员工都像亲人一样,共同营造人生的“关爱之家”。
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牵动着千万老人及家庭的心,云安区、郁南县特困供养机构的改革试点工作亮点取得了新的突破,实现了“整县打包”、市场化、品牌化统一运营,通过由政府购买服务,落实税费减免、财政补贴、投融资等扶持政策,为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公建民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事业的探索,总结了许多新鲜、有益的好经验、好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