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把荣誉作为新的起点,把感恩化为行动,把公民道德规范融入到工作生活中,继续加强学习,提高道德修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刻苦训练,努力创造新的成绩为国家、为家乡争光!”12月24日下午,云浮市首届道德模范座谈会结束后,荣获云浮首届道德模范最高荣誉“云浮勋章”的曾思妮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曾思妮这个名字,本报读者应该不会陌生。这位坚强的云安女孩,在2012年伦敦残奥会上,一人勇夺两枚金牌、一枚铜牌。第一次参加残奥会的她就实现了我国在公路自行车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同时也实现了云浮市残疾人在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并因此被评为“感动广东十大人物”。
成绩的背后是太多太多的艰辛。“如果说健全人运动员的奖牌是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那么残疾人运动的奖牌则是用汗水、泪水加血水铸成的。”曾思妮说。
小时候一次偶然事件,让曾思妮失去了右腿,命运的捉弄让她感觉自己由一个小天使变成了灰姑娘。幸运的是,自行车运动再一次盛开了她七彩的梦想,让她由一个缺乏自信的丑小鸭变成了世人瞩目的白天鹅。
“做一件事情,只要你认为有价值、有意义,不管多苦多累也不要放弃,坚持到底一定会有收获。”2004年7月,被选拔到省残联自行车队的曾思妮,连自行车都不会骑,也不知道到底摔了多少跤,她才成为一名真正的自行车运动员。
从省队、国家队训练场上那个默默无闻的小个子运动员,到2012年伦敦赛场一飞冲天的金牌得主,曾思妮用了整整8年时间。最困难的时候她偷偷哭过,气馁过,怀疑过,甚至在最低潮的时候想要放弃,但内心深处的那份梦想和执着,最终让她克服一切坚持下来。她说,这8年,最痛苦的不是肉体上的苦累,而是思想上的挣扎。
为了备战伦敦奥运,曾思妮3年没有回过家。前不久她又被国家队召回备战明年韩国仁川亚运会,一直在梅州训练基地训练。本来是不准请假的,国家队领导知道情况后特批了3天假,她才有机会回云浮来参加座谈会。
虽然身为奥运冠军,但对参加亚运会曾思妮一点也不敢轻视。“因为新手辈出,大家都在你争我赶,因此每一次比赛我都要调整好心态,认真对待。”
当记者问她新的梦想是什么?她笑着对记者说:“2016年去巴西。”她指的是希望能参加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奥运会。
谈起自己获得的“云浮勋章”这个荣誉,曾思妮说:“我要切实履行道德模范的责任,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播撒道德建设的种子,带动更多的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焦正能量,弘扬新风尚,为建设美丽幸福新云浮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