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8岁的离休干部梁钧华,不仅身体硬朗,还十分健谈。近日,记者一行来到市区兴云西路梁老的家里,听他讲述当年日军侵华及抗日的故事,足足讲了一个下午,直到傍晚时分,他仍意犹未尽。
曾目睹日军轰炸云浮
梁钧华1926年5月4日出生于云浮县富宁路乡(今属云城区云城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五个兄弟姐妹,他是老大。
梁老回忆说,日军飞机当年轰炸云浮的一幕他还记得清清楚楚。1938年农历九月初五当天正是墟日,赶集的人特别多。上午10时许,3架日军飞机突然盘旋在云浮上空,旋即投弹轰炸,并俯冲下来用机枪扫射街上的人群。当时云浮中学正放学,大批学生走在街上,许多学生来不及反应,就被炸死炸伤。全城人呼天抢地,四处躲避。不久后,云浮中学为避免再被日机轰炸,搬迁至富宁路乡太空岩上课。直到1941年,云浮中学才搬回原址上课。
主动报名去当兵
与许多人被迫“抽壮丁”去当兵不同,目睹过日军暴行的梁钧华当年是主动报名当兵的。
1943年3月,62军158师在云浮征兵,梁钧华与堂弟一起在乡公所报了名。集训两周后,他被分配到158师472团“学生实验连”,驻地仍在云城。当时158师在云浮招收到100多人。
梁钧华还记得云浮驻地的大门有这样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别处,贪生怕死勿入此门。另一副门联是:年年不忘抗日救国,时时要作牺牲准备。
一天,62军副军长兼罗云师管区司令练惕生和新兵连连长聂西雄在一棵大榕树下为新兵作抗战演讲。集训到1943年8月,部队向高要、肇庆方向转移,先是走路到高要白诸,然后到南岸后乘船横过西江。到了肇庆,遇到日军飞机轰炸,他们100多个新兵全部躲到七星岩的岩洞里面。
当机枪手不知打死多少敌人
在肇庆短暂停留后,部队一路往四会方向前往清远。在清远乘船经过飞来峡、佛冈,去到英德,梁钧华被分配到62军151师452团1营1连(重机枪连),军长叫黄涛,师长叫林伟涛,团长叫薛叔达(薛岳将军的弟弟),营长叫崔直行,军部驻清塘。他们连住在杨梅塘山边简陋的竹棚里,就在那里集训。当时重机枪连共有100多人,重机枪是法国制造的“哈哈开斯”牌。
1944年夏天,梁钧华他们从英德徒步行军到曲江马坝,再乘坐火车进入湖南参加衡阳保卫战……
一天晚上,在东洋渡吃过晚饭后,就听到敌人进攻的枪炮声,他们急忙从屋后面的防洪渠转移。在转移过程中,梁钧华的腰部被敌人子弹打中。刚刚中弹时只知道流血,还不觉得太疼痛。班长郑良根叫来救护人员帮他包扎伤口。当时没有任何药物治疗,回到祁阳后才用盐水冲洗伤口,仍然没有药物。梁老回忆说:“相比于其他伤员,我的伤势还不算严重,其他一些伤员伤口感染后还有生疽的,战争就是如此残酷。”
“您作为机枪手,打死过多少敌人?”记者不禁问。梁老坦率地说:“一般相隔两三百米,甚至三四百米就开火了,我也不知打死了多少敌人,反正中弹者非死即伤,估计消灭了不少日本鬼子。”
转战广西受伤幸得老妇搭救
衡阳失守后,梁钧华随部队向广西方向转移,一直走到广西兴安县、桂林市。“桂林与云浮相隔三四百公里,但我在桂林竟然看见不少云浮人逃难到桂林!”他说。随后,他继续转移到柳州养伤。
1944年8月,梁钧华在柳州养好伤后,重返战线,荣获“重返前线光荣”的荣誉证书,证书上还印有蒋介石的照片。重返战线后,梁钧华随部队在柳州驻防。他们平时修筑工事,宣传抗日,并随时与日军作战。
梁老神情黯淡地说:“经过衡阳会战后,我们很多弟兄战死了。我所在的重机枪连原来有100多人,到柳州后只剩下六七十人。当时抗战条件十分艰苦,后勤没有保障,士兵们没有多余的替换服装,我们常常穿着老百姓的短裤、短衫作战,就连草鞋也没有几双,草鞋磨烂了,只能赤脚行军。”
一天夜里,在广西宜宾与日军作战时,梁钧华穿越甘蔗地时,被锋利的蔗头刺破了脚掌,鲜血直流。部队边打边转移,他只得拖着流血的双脚,扛着一箱30多斤重的机枪弹,里面有12梳360发子弹,咬紧牙关随部队转战。走到宜山的时候,又和日军打了一仗。后来往都安、大化方向转移。走的是石山路,梁钧华的脚伤越来越严重。当走到那马县(今马山县)时再也无法走动了,梁钧华只好停下来休息。望着远去的队伍渐渐消失在大山云雾之中,他的内心万分惆怅。
这时,一位壮族老婆婆看见梁钧华受伤已溃烂的双脚,动了恻隐之心,带他回家,并从大山之中采来草药为他敷伤,经过几个月的土方治疗和老婆婆一家人的悉心照顾,他的脚伤痊愈了。梁老回忆说:“这位好心的老婆婆我至今不知道她的名字,只记得她的丈夫叫黄显仕,他家的恩德我永远铭记在心。”
因伤离开部队后,梁钧华留在老婆婆家里,帮她家耕田、放牛等,做力所能及的农活和家务,一直在老婆婆家生活了两年。那地方十分偏僻,几乎与外界隔绝,部队情况、抗日战争胜利等等消息,他一概不知。
1946年10月,附近村庄的人叫梁钧华一起挑当地出产的沙纸到南宁出售,走了三天三夜才到达南宁。这次长途跋涉,他听到了抗日战争已经取得胜利,日本已于1945年8月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他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挑着一担食盐回到老婆婆家后,便立即写信回家,告诉家里人自己还活着,叫家里人寄路费来,他要立即回家。
1946年11月,梁钧华回到了久别的云浮。他时时牢记广西老婆婆的救命之恩,长期与她家保持通信联系。直到2003年,77岁高龄的梁老在家人的陪同下再次去了一趟广西探访救命恩人,但老婆婆和丈夫早已去世。老婆婆的儿子黄启国、黄启宁热情地接待了他。
梁钧华回到云浮后找不到工作,大朗的保长就主动给他“介绍”工作,结果被骗走后强迫当兵。重新当兵后,梁钧华被编入52军一营辎重团重机枪营,一路北上,被迫到东北参加国民党军队与解放军打内战,直到1948年在凤城被解放军俘虏。
参加解放军南征北战
经集中教育后,梁钧华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才是人民的大救星,于是他主动报名参加解放军并被录取。
由于梁钧华是难得的重机枪手,拆装重机枪等技术活全难不倒他,他便被编入解放军东北联军第4纵队11师技术营,后来又转入11师警卫营重机枪连,主要负责训练新兵工作。在东北时,他曾参加过塔山阻击战、辽沈战役,参加解放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
北方解放后,梁钧华随解放大军一路南下,先后解放了湖北、湖南等地。1949年开国大典时,他们部队正在湖南界山。随后,他参加过解放广西桂林、阳朔、容县等地。1950年元旦后,他被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41军122师司令部作战科工作,解放后参加西江剿匪,在肇庆参与活捉“西江反共救国军司令”陆轰。随后,部队分别驻守潮州、饶平等地。
1956年8月,梁钧华被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工作,工作地点位于四川。1966年又被调到第四机械工业部工作,直到1986年离休,被安置回到云浮县,享受县处级干部待遇。
如今梁老仍保存着多枚解放东北纪念章、解放华北纪念章以及相关证书、武装带、军帽等多件旧物,成为他从军经历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