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无穷期,改革无止境。
即将过去的2017年,在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里程碑上,粤西云浮,注定将烙下深深的印记。
于无声处听惊雷。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改革浪潮中,“放管服”这场体制机制的革命,在云浮市并非束之高阁的卷宗文件,而是触手可摸的大实事。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云浮市各方面深层次产生了有形无形的变化:从促进就业降低创业“门槛”到市场主体“减负”,从项目审批“提速增效”到实施“极简审批”,今日云浮处处风云激荡,“放管服”改革,正成为云浮新一轮发展的动力之源。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目前,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组织下,云浮市纷纷简政放权,竞相激发市场活力,坚持放管结合,避免政府职能越位、缺位。为激发有效投资空间,有序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提增效”、工程领域“多图联审”和“多评合一”、投资项目“联合验收”三大行动计划,云浮市发改、住建、交通运输管理等部门和市行政服务中心已经制订出相关方案,根据方案要求,明确在2018年3月底,实现社会投资项目(核准类)从选址到开工的审批时限缩短到35个工作日内,政府投资项目缩短到45个工作日内。“七图联审”实现总的审批周期缩减到5个工作日内,各类审查资料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联合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
从“面对面”到“键对键”
让“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深冬时节,暖阳高照。在位于市区城中路的市行政服务中心,便捷的服务让一拨拨前来办事的群众倍感惬意。
老张是城区一家民营企业的负责人,企业才刚刚落地,他很快就在市行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窗口领到了企业营业执照。执照上有一个二维码,通过手机扫描就能查询到企业所有证照情况,这是云浮市推进“多证合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带来的新变化。“一个窗口递交资料,一次性完成,节约时间,很快捷、很方便、很高效。”拿着刚领到的营业执照,老张一口气说了3个“很”。
群众办事,最怕的就是手续繁杂,多跑冤枉路。如何简化审批程序,提升服务质量,是窗口单位提高办事效率首要解决的问题。市行政服务中心通过细化、优化各项工作流程,强化过程控制,严格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等制度,实现了行政审批的提速提效,真正实现“把审批权关进制度的笼子”,让群众真正体验到“一条龙”服务。依托市行政服务中心“一窗进出”管理系统和工商部门“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如今,企业登记办证实现了从“面对面”到“键对键”的转变。同时,窗口前台审批信息同步向后台监管部门推送,同步向行政相对人推送实现“双告知”机制,真正实现了让办事群众到一个窗口办所有事。办事多头跑、重复跑,纸质材料反复提交……这些以往群众办事的心头梗,将成为“过去式”。
“简政放权,削权让利,无异于一场政府的‘自我革命’。”云浮新区一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以前跑职能部门是家常便饭,现在审批材料‘网上走’、‘跑部门’成为过去时,为企业节省了人力、财力,让企业发展劲头更足了。”放开权力之手,打开市场之门,通过“放管服”改革清除发展障碍,激发市场活力,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与共为。
如何让投资项目审批真正在云浮市“提速又增效”?记者日前从市发改等部门获悉,根据云浮市深化“放管服”行动计划的部署,云浮市正着手将涉及企业投资项目立项、报建、施工、竣工验收等各审批环节的审批流程进行规范和优化,并开辟“绿色通道”、推行“容缺受理”和“并联办理”以及在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设置综合服务窗口等改革措施,变“多头受理”为一窗受理,让“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规定2018年3月底前实现社会投资项目(核准类)从选址到开工的审批时限缩短到35个工作日以内,政府投资项目从选址到开工的审批时限缩短到45个工作日以内。目前,这一工作正有序推进中。
“市场活力是经济发展的‘指示灯’,项目审批必须‘瘦身’缩短时限,这是硬任务。”市行政服务中心蔡海辉对此颇有感触。
项目审批的“提速增效”,让市场活力充分释放,企业发展的动力竞相涌流,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市实有市场主体91325户,同比增长8.04%,比商改前净增加24338户,增长36.33%。截至11月底,今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共计17423户,比去年同期增长30.85%。其中,外资企业440户,同比增长5.01%,市场主体数创历史新高。
从“串联”到“并联”
让程序“瘦身”审批不再“任性”
在“放管服”改革中,如何把该“放”的彻底下放、该“减”的彻底减掉、该“清”的彻底清除,让“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琴瑟和鸣”,真正打好“放”“减”“清”组合拳?云浮市实施的工程领域“多图联审”和“多评合一”行动计划将发挥政策效应,破解工程领域施工图审批难题。
一直以来,企业投资项目工程施工和前期评估等环节是改革的重点,也是改革的难点。城区某公司项目负责人孙先生,就曾经为企业一项投资项目审批来回跑过好几趟,“办理这项审批需要很多材料。万一材料漏带了、章改错了,或者文字表述不恰当,就被打回头重来,而且需要跑好几个窗口。”孙先生说,为了交齐材料,他连着一个星期跑行政服务中心。从窗口成功递交到完成审核,用了三个多月。
要让审批程序“瘦身”,确保让审批不再“任性”,唯有从体制机制上打破原有审批繁琐、低效的“坚冰”。市住建部门工程一负责人对此颇有感触。她告诉记者,市住建部门正制定相关方案,推出一系列“干货”实施工程领域“多图联审”和“多评合一”行动。如以施工图审查机构为依托,将住建、经信、卫计、安监、人防、气象、消防等部门的7项审查进行联合审查,做到“七图联审”,要求在2018年3月底前实现审图总的时限缩短到大中型工程10个工作日内,小型工程5个工作日以内。同时,围绕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前期推进阶段涉及的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碳排放影响评估、安全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等7项评估,实行统一受理、统一评估,由串联方式调整为并联方式进行,做到“七评合一”,2018年3月底前实现总的审批周期缩减到5个工作日以内。
市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审批时间缩减的重头在于办事流程从串联式改为并联式,以前一个项目进入审批程序,要先跑国土资源、发改等部门,然后联合图审,再到办理土地施工许可证,一圈下来,就得三个多月,还不包括中介机构服务时间。如果有时设计方案再改几稿,那又得重头再批,审批时间根本减不下来。“现在的投资项目高效审批,就是把原先需叠加时间的多项审批环节,改为报备后分头进行审批,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时效。”该中心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与此同时,为部门行使权力戴上“紧箍咒”,真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有效阻止“权力任性”。云浮市着力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按照属于审批部门自行设定中介服务事项一律取消,对现有或已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转为中介服务的一律取消,将一项中介服务拆分为多个环节的一律规范的原则,组织清理规范市、县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工作,着力推进解决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环节多、耗时长、收费乱及行业垄断等“红顶中介”问题。目前,全市均已梳理公布了第一批共103项需清理规范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
改革,让市场活力充分释放,企业发展的动力竞相涌流,经济发展动力更强劲,步履更加稳健。
从“单打独斗”到“联合验收”
找“通点”化“难点”造好“软环境”
在云浮这片沃土上,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正在孕育,它可以浇灌出灿烂的梦想之花,让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的人们收获丰硕的果实和满满的喜悦。
软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门之穴”。云浮市着眼于行政审批的“痛点”和“盲点”,着眼于企业群众关心的“重点”和“难点”,不断优化服务,为外来投资者营造良好的环境,努力打造外来投资项目的“热土”。
12月初的一天,记者来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在某审批窗口,围绕投资项目的“联合验收”话题,记者与相关工作人员聊了起来。
“投资项目竣工联合验收,打破了以往各部门各自操作、验收时间长、提交资料多、信息传递不畅的僵局。”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顺利开展投资项目的“联合验收”行动计划,目前,市住建等部门已经组织专门人员到江苏盐城等地“取经”,在投资项目‘联合验收’方面,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学习一边摸索,但要做就做到最好。
记者从市住建、交通、水务等牵头单位了解到,按照方案要求,从2018年3月起,涉及社会投资项目(核准类)和政府投资项目等两大类项目审批各阶段中的各类技术性审查,实现由牵头部门组织于10个工作日内完成联合审查,并根据各相关部门意见提出审查意见。各审批部门根据联合审查意见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不再分别组织专项技术审查。根据投资项目所属行业不同,分为住建、交通、水利等类别,分别由对口行业主管部门制定联合验收实施细则,落实联合验收制度。
采用“联合验收窗口统一受理、一次性告知、自带档案、同时到场、各司其职、限时办结”的新模式,将原先分别验收、相互前后置串联模式改为同时操作的并联模式,各验收单位从部门审批档案中自带资料到场,主动服务企业,确保项目早落地、早投产。同时,联合验收给各验收单位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有效解决了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信息孤岛的问题,投资项目的审批和验收,也由原来各部门“单打独斗”到“联合验收”,受到企业的赞扬。
【记者手记】
让“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力促审批过程“一顺到底”“让群众以最小的成本办成事”……对于云浮市正在深化的“放管服”改革而言,已经有了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
改革期待大担当,改革需要行动派。过去的一年里,云浮市把“放管服”改革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从召开全市大会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到制订出台《行动计划》,从破除审批关卡到打破证明围城,从减少公章旅行到结束公文长征,再到细化“十大行动计划”……一项项举措、一条条措施的出台、落地,为云浮市众多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市场“腾了位”,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让云浮在新一轮发展中多了更多的底气和力量。
改革没有休止符。改革虽然有了成效,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云浮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差距依然存在,我们唯有以真改敢改巧改的决心和勇气,继续深化改革打掉阻碍创新创业的门槛,发展实体经济,改革的成效才能成为云浮加快发展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