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秀环是罗定市罗城镇街道区屋社区居民,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但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作为媳妇,她恪尽孝道,对老人嘘寒问暖;作为母亲,她慈爱但不溺爱,在照顾好儿子生活的同时,还担负起教育儿子成材的重任;她勤奋敬业,尊老爱幼,关心同事,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人生价值,用自己的一腔热情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谱写出一曲幸福的家庭乐章。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德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作为一家之主,邓秀环把全部心血都用来经营着这个平凡而团结的家庭。虽然丈夫早年因病去世,但邓秀环并没有因此被打垮,而是默默地支撑起这个家。在她看来,无论生活怎样艰苦,也一定要照顾好年幼的儿子和年迈的公婆。十年多年过去了,邓秀环对待公婆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
去年,邓秀环的公公去世后,一家人的经济负担全压在了邓秀环身上。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婆婆谭秀华在家附近的田地种蔬菜补贴家用。一天早上,谭秀华去浇菜的时候不慎摔伤了手。邓秀环马上联系姑姑们将婆婆送到医院治疗,期间与姑姑们轮番照顾婆婆。邓秀环白天照顾儿子、做好饭后就送到医院接替姑姑,晚上就留在医院陪护。由于邓秀环无微不至的照顾,婆婆很快便康复出院回家。“婆婆的腿脚一直不好,还有胃病,不时发病疼痛,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帮她去医院拿药,我下班后,也尽量搀扶婆婆到有阳光的地方晒晒太阳,帮婆婆按摩一下双脚,尽我最大的努力,让婆婆健康地生活。”邓秀环说。
邓秀环不仅要照顾老人,教育儿子更是她的头等大事。邓秀环告诉记者,2004年,当她准备要入厂打工的时候,却意外发现儿子陈志权的脑边长了3个无名肿瘤。为了能尽快治好儿子的病,她独自一人带着儿子到处寻医问药。有时儿子在夜里还发烧,夜里邓秀环便背着儿子骑自行车走在没有路灯的村中小道到医院看病,病情持续了3年多,终于治好了儿子的无名肿瘤。“儿子是我的心头肉,当时我就想,无论如何我都要治好他的病,我要让他健康快乐地成长。”邓秀环说。如今,邓秀环的儿子在罗定市培英集团的中职学校读烹饪专业。“现在他也长大了,读的专业也是他自己选的,他有这个兴趣就希望他能一直坚持下去,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邓秀环说。
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照顾家庭的邓秀环,在工作岗位上也是兢兢业业,即使经常加班加点,也从不把家里的事当借口而懈怠工作,深受工友们的认同。邓秀环说,家意味着责任、奉献、宽容和理解。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互相帮助,相互照顾,携手共闯艰难苦楚,只要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