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浮库 > 郁南县库 > 典型人物

“拄拐医生”与山村的27年

2022-05-20 16:05:51 来源:郁南融媒

从郁南县东坝镇出发,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一路向大山深处行驶,驶过一片片茂密的蚕桑林,掠过一道道壶口舨纤细的弯道,大约40分钟的车程,终于到了这座小村庄。

大迳村村口,几个老人坐在树下乘凉;田地里,一个阿婆正在翻土,没有看到一个年轻人。

“阿婆,跟你说好几次了,你这病不能太劳累!”见到郑仁才的时候,他正在卫生站里给村民看诊,洪亮的声音在卫生站外面也能轻易听清。

这是今天的第一个病人,也是郑仁才的“老病号”。“血压和血糖有些高,腰椎也出了点问题,都是老人们最常见的病。”郑仁才说着,从看诊台前撑起身体,转身灵活地拄起拐杖,去药房里配药。没有了看诊台的遮挡,才看到他的右裤腿下空荡荡的。

图片

听诊、配药、打针……郑仁才熟练每一个步骤,从看诊台到配药房,进进出出几轮,他也没有半点不适,如果不是腋下两根木制拐杖,他看起来与普通人并无不同。

郑仁才是大迳村卫生站里唯一的医生。二十多年前,村里的老村医退休后,郑仁才接手了这份工作。一身白大褂,一双木拐,一个药箱,一辆小三轮,伴随他走遍了大迳村每个角落。

大迳村是一个有着2500多人的村庄,但常住人口只有1000人左右。留下来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年轻人都出去工作了。

偏僻的村庄、漫长的山路对于老人和孩子来说进出并不容易,他们也不会轻易出去,但疾病却很容易盯上他们羸弱的身体。村医就成为了村里必不可少的一环。

图片

郑仁才的从医之路颇为曲折。1971年,郑仁才出生在大迳村委志路坪村,小时候的他并未想过成为一名医生。郑仁才一生的转折发生在初中时,一次意外让他的右腿受伤感染,无奈之下只能截肢,从此以后拐杖就成了他的双腿。

“一开始也很迷茫,看不清未来。”谈及往事,郑仁才脸上并无忧虑之色。“截肢以后腿上还是反反复复痛,当时也没条件经常看医生,我就自己找了医书来看,看得多了也能给自己看看腿了。”

在几年的自学中,郑仁才的医术有了不小的进步,也陆陆续续有村民来请他帮忙看下头疼脑热的症状,他也萌生出了从医的想法。家人对此也很支持,于是他开始系统地学习医术。终于在23岁那年,他正式成为了大迳村的村医。

图片

穿上白大褂,面对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郑仁才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在农村地区,为最大程度利用好仅有的医疗资源,卫生站的医生也是村民的家庭医生,出诊是极为常见的工作。

上世纪90年代,村里的巷道还未完全硬底化,每一次出诊对郑仁才来说都不容易。“村民们住得比较分散,远一点的骑车也要二十分钟。”

为了方便看诊,郑仁才专门买了一辆适合残疾人驾驶的三轮车。从医这些年来奔走于患者家中,他已经用坏了三辆三轮车。

图片

有些村民住得比较偏僻,车子进不去,郑仁才就拄着拐杖、背着药箱,一步步走进去。买来的拐杖总是无法适应泥泞、碎石,他就找来合适的木头自己做拐杖。“自己做的顶用,能用两三年呢。”

图片

27年来,无论刮风下雨,只要村民有看诊需要,他从未推托。

“嘀嘀嘀,嘀嘀嘀。”凌晨两点多,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郑仁才与妻子从睡梦中吵醒。“郑医生,我爸肚子痛得受不了,麻烦您快点来看看。”电话一接通,村民焦急的声音就传了出来。郑仁才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的求救声,迅速穿上衣服,脸也来不及洗,背上药箱连忙向村民家里赶去。

一到村民家里,郑仁才立即给老人做检查。经过检查,郑仁才判断老人应是突发肠胃炎,于是他根据老人的病症开具了药物,喂老人服下药后,老人的症状缓解了很多。第二天一大早,老人的症状基本缓解,为了保险,郑仁才建议老人的家人将其送到镇卫生所详细检查。大约中午时,老人的家人打电话来向郑仁才报平安,郑仁才这才放了心。

“亲家婆,在家吗,我给您拿药来了!”一进院子里,郑仁才对着屋子就喊开了,“顺便再给你和阿伯量量血压。”

“亲家婆”是郑仁才的“老病号”。她和丈夫吴明宗都已年逾九十,行动极为不便。而在他们膝下,还有一个罹患精神疾病的儿子。这一家子是郑仁才的重点看护对象。

图片

每隔半个月,郑仁才会去给老夫妻送一次药,陪他们说说话,再给他们做一次体检。有时候碰上他们的儿子,郑仁才就尝试与他沟通,虽然很多时候得不到回应,但郑仁才坚信这并不是无用功。“有时候我出诊时看到他,他还会冲我笑。”

怀着一颗医者之心,郑仁才一次次把药品送到“亲家婆”家里,一送就是好几年。

“血压113/55,血糖13.3,足背动脉无异常……”体检完后,郑仁才从药箱里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将体检情况一条条记录上去。在笔记本上,这样的记录已经有很多条了。

图片

“这个本子是村里慢性病患者的记录本,每一次给他们检查完都要做好记录,方便了解他们的情况。”郑仁才的笔记本已经用掉了一小半,每一条看诊记录清清楚楚。下班之前,他还会把这些情况上报到镇里,录入全国慢性病管理系统,以后村民如果去其他医院就诊,医生也能最快时间了解病人的过往病史。

在一次次看诊中,郑仁才的涉猎范围越来越广。儿科、妇科、慢性病等等,他也积极参加各级卫生系统举办的医疗培训班,抓紧一切机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医疗服务水平,成为了一名“全科医生”。

2020年以前,郑仁才的工作主要还是为村民看诊。自2020年疫情发生后,郑仁才工作量更多了。

2020年年初是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候,那个春节郑仁才一天都没有休息过。随访、体温监测、台账记录、上门出诊……从早忙到晚。村里的每一个返乡人员,郑仁才必定要协助村干部登门排查。

春节前,从外地返乡回来需要居家观察的村民有17人。郑仁才每天都要上门为他们测量体温、做好随访调查。开着三轮走一截,拄着拐杖走一截,郑仁才就这么一家家敲开村民的家门。等17名居家隔离人员的随访调查做完,已经过去了两三个小时。这时候郑仁才就脱掉外套,往身上喷洒酒精消毒,接着进行看诊工作。

郑仁才的付出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郑仁才腿脚不便,村民们每次去镇上总会问他有没有需要补充购置的药品,他们可以一并带回来;遇到困难时他们也会习惯性打个电话问问郑医生的建议。对于大迳村的村民而言,郑医生不仅仅是他们的家庭医生,更是他们可以信赖的亲人。

“嘀嘀嘀,嘀嘀嘀。”电话铃声又一次响起,郑仁才接通电话后,从椅子上站起来,拄起双拐,缓步来到药室,把一盒盒药物装进药箱,再把药箱挎在身上,拿起桌上写有“出诊中”和电话号码的纸牌走出了卫生站。

郑仁才又出诊了。

来源:南方+


作者:郁南融媒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建设单位: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