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气温回升,降水增多,野生菌进入生长旺盛期。我省多地发生市民自行采食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郁南县疾控中心提醒:许多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外形相似而难以区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严重危害生命健康。预防毒蘑菇中毒的唯一办法就是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
蘑菇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约有400种有毒的蘑菇,广东有100多种,只要能生长绿色植物的地方几乎都能见到其身影,尤以山野、草原、树林地带最为多见。

县疾控专家提醒,一些野生蘑菇中的毒蘑菇与食用蘑菇外形相似,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部特征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另外,由于是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种类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无毒品种的蘑菇,仍然会有中毒的危险。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股负责人 唐敬秋:
目前,没有简单易行,快速有效的识别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预防和控制毒蘑菇中毒,关键记住不盲目采食野生蘑菇,由于肉眼难以鉴别毒蘑菇,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蘑菇,建议购买正规厂家出售的预包装产品。误食毒蘑菇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或精神亢奋、抑制、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严重的可出现肝脏、肾脏损伤。其中,白毒伞引起的肝损害型中毒最为凶险,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发病急,病死率较高。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股负责人 唐敬秋:
万一误食毒蘑菇,要立即呼叫救护车,等待救护车时,有条件的可加盖毛毯保暖,在中毒者神志清醒的情况下尽快催吐,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出现中毒后应立即到正规医院救治,就医时尽量保留食用过的野生蘑菇样品,有助于医院检测及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