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今年以来,郁南县平台镇党委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坚持用党建这“一根针”穿引全镇工作“千条线”,紧扣“高铁融湾、产业旺镇、两广绿美边界”定位“三点”发力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地见效。

该镇将党组织引领、政府搭台、合作社抱团发展、群众能动作用等要素有效融合推动产业发展,探索归纳土地经营型、资源开发型、发包收益型、资产盘活型、投资收益型5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截至目前,该镇成立了39个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深化“公司+合作社+农户”联农创富机制,因地制宜发展“工业+”、“农业+”、“资源+”产业项目。通过“政银企村”共建模式建成2个政银企村合作养殖小区,今年以来共出栏肉鸡470万羽鸡出栏,产值达9632万元。养殖小区项目按照投资金额外的10%获取固定收益,将带动建城、宝珠、大方等镇共40多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提高。

此外,该镇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家庭农场”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建成757亩富硒水稻产业园,200亩“妙门红”富硒果示范基地,660万羽规模化发展肉鸡养殖,9716头生猪养殖,3个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近300家企业与本地农户签订3至10年不等的农产品购销合作协议。该镇党委、政府用最精细的态度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利用边角地建设“口袋公园”,打造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富有文化内涵的宜居、富民、和谐的美丽乡村。今年新建的文化体育公园前身是一块7.2亩的长期闲置的荒地,经升级改造后,成为群众健身、娱乐的好去处,更是群众学习党建文化、了解平台历史的“宝藏”公园。

据悉,该镇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推进农村道路、公共照明和乡村驿站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规划建设,加快实施以村内支路、巷路硬化建设为主的“1+N”通村入户便民利民提升工程。利用驻镇帮扶资金500万元,推行28个大项目和45个小项目,其中,农村公共厕所的建造(23座)、排污渠的建设(2段)、路灯的安装(2段)、垃圾中转站的设立(1座)以及道路的硬底化(17条)均已竣工。乡村振兴,人才先行,该镇为提升干部队伍的“才气”,通过“点单式”培养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根据不同部门的干部对理论知识、实用技术的需求不同,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推行“干部点单、培训配单”的“点单式”培训,“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以需求、问题为导向。培训形式分为四大类,有理论学习、业务大练兵、实地蹲点学习、交流跟岗学习等,不断提高干部专业能力和干事创业本领。今年先后组织镇、村干部学习培训292人次,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

该镇不仅注重干部队伍“长才气”,也重视干部队伍“接地气”,在今年制定了《平台镇“1230”工作法联系群众工作方案》。镇主要领导带头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和密切联系群众,该镇党委书记朱锦华:“干部,干部,干字当头,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广大基层干部要以干字当头,奋勇争先,积极发挥干部队伍的头雁效应,带着问题去调研,融入群众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