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郁南县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把实的要求贯穿全过程,从主题教育中汲取智慧和动能,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整合优势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倾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美丽乡村精品带和美丽乡村风貌带,以“三带”建设优化环境、促农增收、推动发展,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
强化党建引领,构筑“三带”建设坚实基础。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紧紧依靠主题教育,夯实乡村振兴思想基础,统筹抓好乡村发展、建设、治理各项工作,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三带”建设效能,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机制,为“三带”建设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充分发挥县级“主推手”作用,建立高规格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带”建设行动方案抓总方向。持续优化组织强干劲,发挥乡镇“主阵地”作用,组建“三带”建设工作专班,抽调业务骨干专人专责推进;发挥村“带头人”作用,带领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强化科学规划,找准“三带”建设发展路径。乡村振兴,规划先行。按照“一带一主题”的原则,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挖各镇特色资源优势,围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探索科学可持续的“郁南”发展路径,因地制宜规划建设13条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三带”,其中乡村振兴示范带2条,美丽乡村精品带4条,美丽乡村风貌带7条,加快推动乡村建设从“一处美”向“一片美”转型。在镇村原有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聘请有经验的第三方团队编制景观带总体策划、项目设计,确保“三带”建设项目规划可落地、可实施,并注重个别镇村点状建设带动整体提升,推动全域美丽、全面振兴。
强化品牌创建,展现“三带”建设特色风采。立足各镇历史文化、区位、产业等特点,按照“一镇一特色一品牌”思路,优先打造“西关甜乡”和“丝路古韵”两条一北一南乡村振兴示范带。其中,“西关甜乡”乡村振兴示范带依托无核黄皮主产区建城镇,串联世界黄皮公园、黄皮街、母树干园等特色打卡点,携手“山水荔乡”宝珠镇、“红色文旅”桂圩镇等,打造甜蜜产业升级版。“丝路古韵”乡村振兴示范带依托“岭南祖地”河口镇、“民间艺术之乡”连滩镇、“坝上康养地”东坝镇、“南江丝乡”宋桂镇,打造宜居康业首选地。精品带和风貌带建设亦如火如荼,如都城镇以西江碧道为基础,融入西江历史水文化元素,高品质打造“西江画廊”美丽乡村精品带。千官镇衔接茶香药园广场、桥村古建筑群、河堤绿道等景观,聚势创建“商道茶香”美丽乡村风貌带,达到建成一带、美丽一片、带动一方的效果。
强化环境整治,提升“三带”建设颜值风貌。厚植乡村振兴为民情怀,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成果,对“三带”沿线的山水田园景观、农房风貌、道路环境、绿化美化、公共基础设施等进行全面整治和完善提升,乡村环境焕然一新,镇村形象颜值和公共服务水平大大提升。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以党风带动村风民风,推动乡村从“面子美”走向“里子美”。镇村干部常态化访民情、解难题,主动亮身份开展走访群众、卫生清洁等志愿活动,亲身示范引导动员村民投身到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当中,凝聚最广大农民力量,为“三带”建设添砖加瓦。
强化产业发展,凝聚“三带”建设内生动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镇域优势特色产业,形成“北部瓜果飘香,南部产业兴旺”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大力发展建城镇无核黄皮、宝珠镇黑叶荔枝、桂圩镇肉桂、宋桂镇蚕桑、连滩镇鸡仔粉等特色产业,聚力打造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不断提升郁南农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农民增收。东坝镇依托“绿肺”蒲芦山市级森林公园和古树资源优势,试点打造集森林康养、文化体验、民俗观光、生态旅游和休闲养老为一体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河口镇依托磨刀山遗址,以“推进早期岭南探源工程”和“申报国家遗址公园”为抓手,着力擦亮“岭南祖地”这块金字招牌,盘活当地文旅资源。
强化要素保障,激发“三带”建设发展潜力。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债券资金,整合涉农资金、盘活存量资金、用好帮扶资金,切实保障“三带”重点项目建设。整合优质储备用地、空心村、旧学校、旧厂房、农用地等资源,进一步强化“三带”建设用地保障。坚持人才赋能,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柔性对接专家人才,近年来已对接引进95名高层次人才,以专业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驻镇帮镇扶村政策、“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等行动,广泛发动爱心企业、外出乡贤等捐赠资金、资源用于农房改造和乡村振兴“三带”建设,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源源活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