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南县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切实把主题教育目标要求落实到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美广东实际行动中,充分发挥经济、生态、文化“三大效益”。
一、点绿成金,提升林下经济“驱动力”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吃好“生态饭”、走好林下“生金”致富路,建设“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挥好县内2个林下经济省级示范基地和3家省级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深化推动油茶、中药材、经济林果一产“接二连三”发展。大方镇坚持以“党建红”促“油茶绿”,锚定油茶“百亩苗圃、千吨加工、万亩种植”三大基地建设目标任务,投入304万元建设油茶加工厂,镇内企业被评为2023年广东省巾帼油茶园,打造油茶驿站、油画长廊、南药一条街等特色景点,形成精品文旅路线。桂圩镇与广东省农业科技学院合作对百香果种植基地试行双种,降低管护成本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基地收益,实现一地双收,在百香果70多亩种植面积间套种20亩辣椒,年产量合计3万斤,总产值超过40万元,形成示范效应。大王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利用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推动宣教基地建设,将公园内特色观赏区串点连线,打造生态型特色新夜景,对西宁湖及周边照明通过科技手段以光造景,打造灯光主题景观,满足居民的夜晚休闲旅游需求,繁荣夜间经济,已吸引20万人次前来拍照打卡。
二、绿化美化,细耕生态建设“责任田”
为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生态之都、宜居之城”提供坚实支撑,一是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坚持“强培育”和“严打击”相结合,深入推进土地复绿工作,目前,已完成人工造林1400亩,并坚持挂图作战全力在6月底前完成新造林抚育12789亩、森林抚育9000亩,紧盯林地面积广的重点镇,精准打击违规种植深耕南药等毁林行为,共拔除巴戟64.3亩,复绿种植肉桂、油茶等7187.4亩。二是持续推进万里碧道建设及河湖长制工作向深、向实发展,建设完成碧道约67.8公里,各级河湖长巡河湖达12451人次,巡河过程中发现约288个问题均已全部整改完成,完成河湖清漂保洁约238.53公里;力抓面上水利工程建设,做好省、市级重点项目西江干流(郁南段)治理工作,推进民生水利工程项目进展。三是积极开展城市绿化管理工作,保障城区6大公园及83公里道路绿化、树木管护工作,绿植补种时花13000余株,补种树木约70株;谋划公园绿化改造、新建,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提升公园服务半径,目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1.07%,人均公园面积为16.84平方米,绿色社区创建率为60%。
三、守护瑰宝,筑牢文化提升“压舱石”
强化实施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桂圩镇龙岗村1200多年树龄的一级保护古樟树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樟树”之一,以桂圩村创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及田园综合体3A景区建设为契机,争取专项资金,邀请省市专家组到现场会诊,由专业技术团队进行修护复壮,并安装监控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结合樟树故事延伸宣传当地红色历史文化。郁南县现有古树名木共527株,一级古树1株、二级古树40株、三级古树485株、名木1株,全部登记在册并挂牌,实行“一株一档”管理,安装古树监控11个,定期进行清杂除虫和施药施肥等维护工作,改善周边环境,讲好古树名木故事,用一抹绿留住历史与乡愁,汲取精神滋养和前行力量,让历史文化薪火相传。推广郁南无核黄皮特色文化品牌,举办“黄皮花开 绿美郁南”黄皮赏花季摄影大赛及千人徒步活动、无核黄皮露营星空音乐会等独有特色文化活动,推出主题为“探古韵丝路,赏乡村美景”的南江文化生态康养一日游线路,今年接待游客约129.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9.57亿元。